蛋仔派对厨房用品架子鼓:一场荒诞又实用的音乐实验
凌晨两点半,我的厨房里传来一阵叮叮当当的响声。邻居大概以为我在拆房子,其实只是用漏勺敲打不锈钢盆时没控制好力度——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有人敲门抗议了。自从上个月在B站看到有人用厨具玩架子鼓,我这个音乐小白就彻底掉进了"厨房打击乐"的坑。
一、什么是厨房用品架子鼓?
简单来说,就是把炒锅当底鼓、蒸屉当军鼓、汤勺当鼓棒的野路子演奏法。这个概念最早能追溯到2016年日本综艺《超无敌クラス》,但真正出圈还是靠蛋仔派对里那个穿着厨师服打鼓的虚拟角色——虽然游戏里用的仍是传统乐器,但莫名带火了#厨房鼓手 这个话题标签。
现在抖音上相关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8亿次,我扒拉了三百多条热门视频,发现大家常用的"乐器"主要有这些:
- 底鼓组:不锈钢洗菜盆(深度决定音色)、带盖汤锅(闷音效果绝了)
- 军鼓组:漏勺+烤盘(清脆带金属感)、砧板(木质的温暖音色)
- 镲片组:锅盖(需悬空挂起)、蛋糕模具(意外适合做水镲)
二、为什么厨具能当乐器?
去年《应用声学学报》有篇论文专门分析过厨具的声学特性,我啃了三天才看懂:金属厨具的振动频率集中在2000-5000Hz,这个区间恰好是人耳最敏感的范围。比如:
厨具 | 等效乐器 | 频率特征 |
铸铁锅 | 通鼓 | 低频饱满,衰减慢 |
玻璃碗 | 三角铁 | 高频明亮,泛音丰富 |
不过真要玩出花样,还得考虑材质厚度——我家那套宜家买的薄款汤锅,敲起来就像在揍易拉罐,后来换了老妈的铸铁炖锅才找到感觉。
2.1 那些年我踩过的坑
刚开始以为随便抄起家伙就能敲,结果发现:
- 陶瓷碗容易裂(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 不粘锅涂层会被鼓棒刮花
- 塑料饭盒音闷得像放屁
现在我的御用装备是超市39块钱的不锈钢三件套,配上烧烤用的硅胶夹当鼓棒,既不会吵到报警,手感还特别跟手。
三、从厨房到舞台的魔改之路
油管大神DrummerWTF去年用全厨具配置完成了《In the Air Tonight》的翻奏,视频里那套改装设备看得我眼馋:
- 电磁炉当底鼓触发器
- 抽油烟机管道挂镲片
- 洗碗机滚筒做特效音
国内玩得最野的当属@厨房鼓王老张,他把豆浆机改装成电子鼓音源,录制的《野蜂飞舞》居然真能听出蜜蜂嗡嗡的效果。虽然评论区都在调侃"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厨具闲置了",但人家确实摸索出一套方法论:
- 先用手机APP测不同厨具的共振频率
- 用防滑垫调节摆放角度控制延音
- 烤箱手套当弱音器
有次我试着模仿他的"炒锅双踩"技巧,结果把平底锅踹凹了——现在煎蛋都得用铲子压着才行。
四、正经音乐人怎么看?
采访过本地Livehouse的鼓手阿Ken,他边调镲架边吐槽:"你们这些玩厨具的,知道底鼓弹簧多难调吗?"但转头又承认,他工作室里常备着几个不锈钢碗,录某些特殊音色时比专业设备还管用。
中央音乐学院2019年的《非常规乐器研究》课程里,甚至专门用两课时分析厨具演奏技巧。讲义上写着:"当传统音色无法满足表达需求时,日常物品的声响反而能触发新鲜听觉记忆"——说人话就是:听腻了千篇一律的鼓声,锅碗瓢盆反而让人耳朵一亮。
凌晨四点的厨房,我正用打蛋器摩擦滤网制造hi-hat效果,突然发现冰箱门的嗡嗡声完美契合《Billie Jean》的前奏。窗外开始飘雪,而我的不锈钢军团正在上演一场冬日狂想曲...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