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看看各地老百姓都在忙些啥?
胡同里飘来糖炒栗子香,菜场大妈开始念叨"贴秋膘",转眼间二十四节气里的"大管家"立秋就来敲门了。这个承上启下的节气,在咱中国老百姓眼里可不只是日历上的记号,各地都有自己热热闹闹的过法。
北方:秋风起时贴膘忙
老北京人这天总要往秤上一站,要是比立夏轻了,街坊四邻准会打趣:"该去东来顺补补喽!"讲究的人家会特意买回吊炉烧饼,夹上酱肘子,吃得满嘴流油才叫过好了秋。
河北武安的"抢秋膘"大赛
在邯郸武安乡下,小伙子们会相约到打谷场比试。规则简单得很——抱起最大的南瓜绕场三圈,最后还能站稳当的就是赢家。去年冠军二牛说:"这南瓜比我家胖小子还沉,抱完第二天胳膊都抬不起来,不过值当!"
南方:啃着西瓜送夏天
南京夫子庙的茶摊老板张叔,每年立秋前都要备下三十多个西瓜。"街坊们来喝茶,总要切两牙沙瓤瓜,说是啃了秋,暑气就跟着西瓜皮扔进秦淮河了。"
杭州城的晒秋图景
运河边的老巷子里,家家户户窗台突然换了装饰。王奶奶家防盗窗上晒着干菜,李家阳台铺满红辣椒,连小区健身器材都临时征用成了晒场。社区书记老李笑道:"这时候要是航拍,保准比网红打卡地还上镜。"
地区 | 特色活动 | 必备吃食 | 文献依据 |
---|---|---|---|
北京 | 贴秋膘称重 | 酱肘子、烧饼 | 《北京风物志》2018版 |
浙江 | 晒秋菜 | 梅干菜、笋干 | 《杭州民俗档案》第3卷 |
广东 | 煲秋汤 | 霸王花排骨汤 | 《岭南饮食考》P127 |
西南边陲的秋日狂欢
大理古城的阿鹏哥最近忙着调试三弦琴,白族老乡们要在立秋这天"跳秋会"。76岁的非遗传承人和老爷子说:"年轻人现在跳的都是新编舞蹈,但我们这些老骨头还是喜欢跺得地皮颤的老调调。"
贵州山区的"采秋"行动
苗寨里最灵巧的姑娘们,天没亮就背着竹篓进山。她们要在太阳升起前采到带着露水的野生菌,寨老说这是"接秋气"。去年采到牛肝菌最多的阿雅,家里火塘边现在还能闻到菌油香。
西北黄土地的秋日风情
陕北窑洞前,婆姨们正用新麦蒸面羊。王婶子手下捏着羊角,嘴里念叨:"面羊面羊你别怪,秋收给你穿花衣裳。"蒸好的面羊要摆在谷仓上,等着秋收后换成真羊羔。
河西走廊刮起第一阵凉风时,敦煌夜市就会飘起羊肉垫卷子的香气。摊主马大哥的绝活是用胡杨木炭火慢烤,他说这样烤出来的羊肉"带着太阳的味道"。
东北黑土地的丰收序曲
长白山脚下的李大爷,这几天总往苞米地里跑。他教孙子认"老秋苞米":"你看这缨子焦黄了,粒儿用指甲掐不动,就是到时候了。"掰下的头茬苞米要埋在灶灰里煨熟,说是吃了整个秋天都不闹肚子。
松花江边的鱼把头们开始收拾渔网,他们相信立秋当天的开江鱼最补身子。老赵头神秘兮兮地说:"半夜下网清晨收,这样的鱼才带着龙王爷给的秋气。"
街角水果摊的柿子开始泛红,中药铺子里的老秤杆忙着称量茯苓。不知谁家阳台上晒的辣椒红了半边天,空气里浮动着若有若无的桂花香——秋姑娘正挨家挨户地敲门呢。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