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沉迷蛋仔派对的人,到底该怎么称呼他们?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凌晨两点,我表弟的手机屏幕还在闪着五彩光,嘴里嘟囔着"再来一局"。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被我撞见通宵玩蛋仔派对了。说实话,我挺好奇——像他这样的玩家,到底该叫什么?游戏宅?网瘾少年?好像都不太对劲...

一、民间流传的几种叫法

在游戏论坛泡了三天,发现玩家们早就自发创造了各种称呼:

  • 蛋仔人:最直白的叫法,像"打工人"一样简单粗暴
  • 派对狂魔:特指那些凌晨三点还在组队的硬核玩家
  • 彩虹糖:因为游戏里角色像会跳的彩色糖果
  • 滚蛋专家:来自游戏里蛋仔翻滚的招牌动作

不过这些称呼多少带点戏谑。直到我在知乎看到个高赞回答,提到个正经说法——蛋仔依赖者。这个说法参考了《国际疾病分类》里对游戏障碍的定义,但说实话念起来太像医学术语了。

二、学术界怎么看这个问题

翻了几篇论文发现,研究者们更倾向用休闲游戏重度用户这个说法。北京师范大学某课题组2022年的研究显示:

玩家类型 日均游戏时长 典型特征
轻度用户 <30分钟 通勤时玩两局
中度用户 30-90分钟 会买赛季通行证
重度用户 >2小时 能背出所有地图捷径

但课题组负责人李教授在访谈里也承认:"我们更关注行为模式而非称呼,毕竟玩家画像会随版本更新变化。"

2.1 那些让人会心一笑的玩家特征

根据我的观察,深度玩家有些特别可爱的习惯:

  • 看到现实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就想撞
  • 聊天时突然发出"咕噜咕噜"的蛋仔语
  • 手机相册全是游戏截图,连外卖软件头像都换成蛋仔

三、游戏公司自己的定义

意外发现蛋仔派对官方去年出过《玩家生态报告》,里面用了个很营销的词——快乐传递者。报告显示:

  • 78%玩家会主动拉好友入坑
  • 平均每个玩家创造3.2个自定义地图
  • 节假日组队成功率提升210%

不过玩家似乎不太买账。我在TapTap看到条热评:"叫我快乐传递者?不如直接发张十连抽券实在"。

染上蛋仔派对的人叫什么

四、或许根本不需要标签

写到这儿突然想起上周在奶茶店,听见两个初中生对话:"你蛋仔什么段位?""才鹅蛋呢,不过我们班恐龙蛋大佬昨天带我上分了!"他们眼睛亮晶晶的样子,让我觉得叫什么根本不重要。

凌晨三点十六分,表弟终于放下手机。我听见他蹑手蹑脚去厨房找吃的,塑料袋哗啦响了几声。冰箱门关上的时候,隐约传来声压得很低的"巅峰派对我来了..."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