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里的老传统:这些艺术形式你知道吗?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秋意浓了,街口王大爷家阳台上那盆黄菊开得正旺,老伴儿边晒着桂花边念叨:“快到九月九喽!”重阳节就像个藏着老手艺的百宝箱,里头装着好些快被年轻人忘掉的传统活计。今儿咱就扒拉扒拉这些老底子,看看你家祖上过节时都鼓捣些啥。

一、登高望远,步步踩的是千年脚印

重阳节活动有哪些传统的艺术形式

小时候跟着爷爷爬后山,总嫌石阶硌脚。老爷子拄着竹杖说:“这路比你太爷爷那辈儿还老!”《荆楚岁时记》里白纸黑字写着,东汉年间老百姓就成群结队往高处走。您瞧:

朝代 登高装备 现代变化
唐代 茱萸囊+菊花酒 自拍杆+矿泉水
宋代 木屐 登山鞋

1. 茱萸佩香

奶奶缝的茱萸香囊,闻着比现在的香水还提神。老药铺掌柜说,这红果子能驱虫祛湿,《本草纲目》里记着茱萸入药的法子。现在中药铺子还能买到晒干的茱萸果,泡水喝治老寒腿管用。

二、菊花宴上的老讲究

  • 赏菊斗菊:胡同里的菊花擂台赛可比广场舞热闹,谁家养的绿牡丹能开三十六瓣,准保拿头彩
  • 饮菊花酒:三舅公年年重阳都开他那坛泡了三年的酒,琥珀色的酒液里飘着整朵杭白菊

2. 重阳糕的七十二变

苏州的糕团店师傅凌晨三点就起来蒸米,案板上撒的干桂花能香半条街。您要往北走,山西那边的重阳糕得插个小旗,说是唐朝传下来的军粮样式。

地域 糕饼特色 讲究说法
江浙 九层夹心 寓意"步步高"
北方 枣泥馅儿 "早"登高

三、天上飞的老物件

公园草坪上飘着的风筝,仔细看还有老样式。李记纸扎铺第五代传人说,正宗重阳纸鹞得用竹篾扎骨架,糊的棉纸要能透光。广东阳江那边现在还留着板鹞风筝,飞起来嗡嗡响,跟吹哨子似的。

秋风掠过窗台,楼下传来糖炒栗子的香气。王婶端着刚蒸好的重阳糕挨家分,说这是她婆婆传下来的手艺。隔壁单元的小年轻拿着无人机准备拍秋景,倒和老辈子登高的意思碰了个正着。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