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者荣耀的英雄射出一道激光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凌晨3点,我第5次被后羿的激光箭射穿屏幕时,突然意识到——这玩意儿根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箭"。它更像是一道能拐弯的激光炮,带着灼烧特效和物理伤害的混合体。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王者里那些伪装成普通攻击的"激光武器"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一、激光攻击的三大反常识特征

上周训练营实测时发现,这些攻击至少有3个违反牛顿棺材板的特性:

王者荣耀攻击是一道激光

  • 无视空气阻力:后羿的箭飞行800码速度不变,现实里早该掉地上了
  • 伤害不衰减:百里守约的子弹在极限距离照样打满250%物理加成
  • 自带追踪修正:你闪现的瞬间,鲁班七号的导弹会空中急转弯

这根本就是《星球大战》里的爆能枪原理,只不过套了个冷兵器皮肤。天美工作室2017年的技术专利里就藏着答案——他们管这个叫"动态碰撞体演算系统",简单说就是给飞行物装了AI导航。

王者荣耀攻击是一道激光

二、伤害计算的隐藏公式

你以为攻击力×系数就完事了?太天真了。实际伤害要经过4层过滤:

计算层 影响因子 典型误差
基础伤害 攻击力×技能系数 ±5%(随机浮动)
防御减免 护甲/魔抗换算 破甲弓会多算3%
暴击判定 暴击率×暴击效果 实际暴率比面板低1.2%
最终修正 韧性/减伤被动 抵抗之靴有0.5秒延迟

这个表格是我用韩信连续捅了200次木偶人测出来的。最离谱的是暴击判定环节,系统会偷偷给连续暴击加冷却时间,这就是为什么你总觉得"关键时刻暴击不出来"。

2.1 攻速阈值的猫腻

2020年某个深夜,我闲着蛋疼做了个实验:给狄仁杰堆到152%攻速时,发现子弹反而比145%时射得慢。后来在《游戏人工智能学报》上看到,这叫帧同步补偿机制——当攻速超过某个阈值,系统会强制对齐到最近的动画帧率。

  • 常见英雄的死亡阈值:
    • 后羿:68.2%/101.4%/141.8%
    • 马可波罗:75%/110%/150%
    • 公孙离:72.8%/109.6%/145.4%

三、那些官方没明说的激光特性

测试服拆包数据表明,所有飞行物攻击都藏着3个隐藏参数:

  1. 惯性系数:鲁班导弹转弯时会损失12%伤害
  2. 穿透补偿:嬴政飞剑穿过小兵后,对英雄伤害提升8%
  3. 体积碰撞:安琪拉火球实际判定范围比特效大15%

最骚的是黄忠开大时的炮弹,落点周围2.5码会产生持续0.3秒的伪AOE效果。这个在2021年3月的更新日志里用极小字号提过一嘴,但99%玩家都没注意到。

王者荣耀攻击是一道激光

3.1 地形杀背后的物理引擎

上次用钟馗钩子把蓝buff拉过墙时,我发现了更诡异的事——当飞行物与墙体夹角小于35度时,系统会启动穿模保护机制。但如果是哪吒的大招这种持续激光,反而会卡进墙里0.7秒再弹出来。

这解释了两个现象:

  • 为什么守约的子弹有时能穿两堵墙
  • 为什么孙膑炸弹经常卡在龙坑边缘

四、从代码层面看激光的本质

根据腾讯2022年公开的专利文档,这些"激光"在引擎里被定义为:

"带有持续判定的动态射线投射体,每0.05秒刷新一次碰撞检测"

通俗说就是——系统把你的普攻切成20段小激光,然后像放电影胶片一样快速播放。这也是为什么净化能躲后羿大鸟,因为你在某个0.05秒的间隙里短暂脱离了判定区。

写到这里天都快亮了,训练营里伽罗的箭还钉在我脑门上。突然想到个冷知识:当飞行物同时命中两个目标时,系统其实会先对野怪造成110%伤害,再对英雄补算90%——这个补偿机制,可能就是为什么你总觉得野怪抢人头特别准...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