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会活动方案的赞助商合作需要注意什么
晚会活动方案的赞助商合作:别让细节毁了你的心血
老张上周在咖啡厅跟我吐槽,说他精心策划的校园音乐节差点因为赞助问题黄了。本来谈好的饮料赞助商临时变卦,理由是活动流程里没给他们安排试饮环节。"你说现在这些品牌方,怎么都跟天气预报似的说变就变?"他猛灌一口美式,眼神里透着疲惫。这场景是不是特眼熟?咱们搞活动的,谁没在赞助商这儿栽过跟头呢。
一、找对人才能办成事
去年市里的动漫展有个经典案例。某国产手机品牌赞助了cosplay大赛,结果现场观众清一色举着苹果手机拍照。品牌方负责人脸都绿了,第二年的赞助直接打了水漂。这事儿告诉我们:
- 用户画像要精确到毛孔:别光看品牌知名度,得扒开数据看本质
- 例:少儿才艺晚会找教培机构比找奢侈品更靠谱
- 用第三方工具交叉验证(比如艾瑞咨询的行业报告)
1.1 三步锁定真命天子
我常用这个土法子筛选赞助商:
- 把往届活动现场照片放大十倍,数观众手里的常见品牌
- 扒目标品牌的社交媒体,看他们最近三个月点赞过哪些活动
- 假装应聘者打他们市场部电话,套出年度预算分配情况
品牌类型 | 适合场景 | 雷区提示 |
快消品 | 露天市集/美食节 | 注意保质期和临期处理 |
科技产品 | 学术论坛/创客大赛 | 提前测试设备兼容性 |
金融机构 | 高端晚宴/行业峰会 | 规避敏感政治话题 |
二、合同里的魔鬼细节
去年某音乐节就吃过暗亏,合同里写着"主舞台背景板展示",结果赞助商发现他们的logo在侧屏轮播。法院最后判活动方赔了17万违约金。这些血泪教训告诉我们:
2.1 必须白纸黑字写清楚的5件事
- 露出位置精确到厘米(比如主背板左起第二块屏幕)
- 现场物料摆放的"黄金时间段"
- 突发状况的备选方案(下雨怎么处理易拉宝)
- 社交媒体传播的KPI分解
- 竞品隔离条款(隔壁展位不能出现同类品牌)
我见过最聪明的合同模板,是某婚博会主办方把展位图直接作为合同附件,每个赞助商的位置都用色块标注,连电源接口位置都画了示意图。
三、给赞助商的情绪价值
王姐是本地某连锁超市的市场总监,有次喝多了跟我掏心窝子:"其实各家给的资源都差不多,主要看谁让我心里舒坦。"这话糙理不糙,伺候好金主爸爸的小技巧:
- 彩排时给品牌方预留VIP观礼位
- 准备带品牌logo的专属工作证
- 活动结束后寄送现场抓拍的高清照片
- 逢年过节送点定制小礼物(印着合作纪念日期的文创)
3.1 比钱更值钱的东西
某大学生创业团队拉赞助的妙招——给赞助商老板的女儿安排钢琴独奏。这种人情牌比硬塞广告位管用多了。关键要平时注意收集情报,比如在初次见面时"顺便"问句:"您孩子是不是该中考了?"
四、危机处理的教科书
记得2019年跨年晚会那场著名的倒计时事故吗?虽然主赞助商的广告没出错,但后续调查报告显示,三分之二观众记住了那个出糗的主持人,却忘了谁是冠名商。这说明:
- 提前准备3套备用话术给主持人
- 安排专人监控社交媒体舆情
- 危机发生后1小时内必须出应对方案
上个月本地的骑行活动就做得漂亮。补给站的水没及时送到,主办方立刻调来赞助商的无人机空投功能饮料,反而成了朋友圈刷屏的亮点。
五、续约的临门一脚
活动结束才是真正的开始。我见过最绝的后续服务,是某音乐节主办方把废弃的舞台桁架做成赞助商logo雕塑,配上"年度合作伙伴"的金属牌送到对方公司大堂。
现在很多主办方学聪明了,会在活动后三个月出具《品牌曝光效果分析报告》,用热力图展示观众视线轨迹。这种专业度,哪个赞助商扛得住?
窗外飘来现烤面包的香味,咖啡厅的客人换了好几拨。老张忽然掏出手机:"对了,你上次说的那个舆情监测系统..."你看,只要方法得当,再难搞的赞助商也能处成老铁。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