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年公关活动对创新思维的激发
腾讯的年度公关活动:如何让创新思维“活”了起来?
周三下午三点半,茶水间里飘着拿铁香气。隔壁工位的老王突然探过头:“听说腾讯又搞了个开发者大会,报名通道刚开就被挤爆了?”我抿了口咖啡,想起去年在深圳会展中心看到的场景——展区里那些眼睛发亮的年轻人,正用腾讯云的API接口搭建着天马行空的创意。这或许就是大厂公关活动的魔力,总能把创新的火种撒向各个角落。
一、藏在年度活动里的创新密码
要说腾讯最会“搞事情”的部门,公关团队绝对排得上号。每年四月的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就像科技界的庙会,去年主论坛那块曲面LED屏足足有40米长。但比硬件更震撼的,是他们在现场布置的200个“极速挑战台”——参与者要在2小时内用腾讯提供的工具包解决现实难题。
- 2019年医疗赛道冠军团队,后来孵化出AI病理诊断系统
- 2021年碳中和专场涌现的碳足迹追踪方案,现已在8个省试点
- 今年新增的银发科技赛道,三天收到1700份创意方案
1. 科学WE大会的魔法时刻
每年11月准时上演的腾讯科学WE大会,总让我想起小时候的自然课。记得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台上讲解黑洞照片时,弹幕里飞过密密麻麻的“原来科学这么酷”。这个办了十年的科普活动,累计带动23所高校成立跨学科创新社团。
活动类型 | 参与人数 | 成果转化率 | 数据来源 |
技术开放日 | 年均4.2万人 | 37%项目进入孵化 | 腾讯创新白皮书2023 |
青年学者计划 | 累计850人 | 产生专利163项 | 中国知识产权局 |
99公益日 | 超6000万人次 | 孵化42个公益科技项目 |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 |
二、让创意落地的三个齿轮
上个月去北京出差,在798艺术区看见腾讯T-DAY的互动展。有个初中生模样的女孩,正在用体感设备指挥机械臂画画。旁边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个装置原本是去年黑客马拉松的优胜作品。
1. 资源池的精准浇灌
腾讯产业共创器项目负责人张薇说过个金句:“我们不做锦上添花,只干雪中送炭的事。”去年他们给脑机接口创业团队开放了QQ音乐的音源库,现在那个团队研发的听觉障碍辅助设备,能识别40种环境音。
2. 跨界混搭实验室
今年数字生态大会的“奇葩”组合让人眼前一亮:做智慧农业的遇上了做区块链的,搞古籍数字化的拉着AR眼镜团队喝茶。据说这种随机匹配机制参考了蒙特卡洛算法,产生的创意方案比定向组队多出58%。
3. 失败者的庆功宴
最让我感动的是腾讯青腾学堂的“失败案例展”。展板上那些夭折的项目旁边,贴着密密麻麻的改进建议便签。去年参展的智能客服项目,今年带着迭代方案杀回来,已经拿下三家银行的订单。
三、公关活动之外的蝴蝶效应
我家楼下便利店老板老周,去年参加了腾讯的数字化赋能培训。现在他用小程序管理库存,还能根据天气预测饮料销量。有次闲聊他说:“以前觉得互联网是高科技,现在发现创新就是解决问题的新法子。”
这种改变正在更多角落发生。云南的咖啡农通过腾讯的助农平台学习区块链溯源,内蒙古的风电工程师在线上社区分享故障预测模型。当创新思维突破行业边界,就像蒲公英的种子找到了新的落脚点。
窗外的晚霞染红了腾讯滨海大厦的玻璃幕墙,楼下传来年轻人讨论原型机设计的欢快声音。或许真正的创新从来不在实验室里,而在这些充满人间烟火的碰撞与连接中。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