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广场:揭秘人气书法活动背后的故事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月光广场老人活动中的书法展示究竟有没有?实地走访告诉你答案

每天清晨七点半,家住朝阳社区的张大爷都会准时出现在月光广场东南角的石凳旁。他小心翼翼地从布袋里取出那支用了十五年的狼毫笔,在青石板上蘸着清水写起《兰亭序》。这个画面,已经成为附近居民判断广场活动是否开始的生物钟。

一、书法区为何总被围得水泄不通

经过连续三周的实地观察,我们发现每周二、四、六上午的书法活动参与人数稳定在30-50人之间。特别是上周六市书法家协会副会长王守仁的即兴指导,现场临时增加了20套桌椅仍不够用。

时间段 常规活动 特别展示 参与人数
每周二上午 楷书基础教学 35±5人
每周四下午 行草创作交流 每月首个周四有装裱演示 28±3人
每周六全天 自由创作 每月第三个周六专家指导 50±10人

1.1 笔墨纸砚的贴心准备

广场管理处准备的物资清单会让专业书画店老板都竖起大拇指:

  • 红星宣纸裁切好的四尺三开熟宣
  • 三种浓度的「一得阁」墨汁分装瓶
  • 从3cm到10cm不等的兼毫笔套装
  • 印有广场LOGO的羊毛毡垫

二、那些令人惊艳的银发书法家

82岁的李奶奶去年在广场完成的《赤壁赋》小楷长卷,被市博物馆永久收藏。她总说:「在这儿写字,比在家里带孙子还开心。」

月光广场:揭秘人气书法活动背后的故事

2.1 书法之外的意外收获

我们观察到几个有趣现象:

  • 每周三下午会有中学生来请教落款技巧
  • 下雨天大家会转移到凉亭继续切磋
  • 春节前一个月要提前预约写春联的位置

看着刘师傅用自制的竹节笔杆在风中挥毫,终于明白为什么他的「瘦金体」能连续三年在重阳节书法展上拿奖。他说:「广场上有灵气,写出来的字都带着阳光的味道。」

凉亭西侧的展示墙永远热闹,新贴的作品不出半小时就会盖满各种颜色的「点赞」印章。上周四那幅用金粉写的《沁园春·雪》,墨香混着桂花香,引得路过的外卖小哥都停下来拍照。

广场东头的李大妈正小心收着她刚完成的《心经》,宣纸角上还粘着隔壁王爷爷分她的芝麻糖碎屑。「这儿比老年大学实在,」她笑着指了指装笔的布袋子,「随时来随时写,写完还能遛个弯回家做饭。」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