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争霸前的故事:探索《天际》系列的起源
1990年代的电脑房里,总能看到一群年轻人围在CRT显示器前。他们或兴奋地拍打机械键盘,或为某个游戏剧情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样的场景,正是暴雪娱乐与贝塞斯达两大工作室孕育经典IP的温床。
当暴雪还在打磨战锤
在《魔兽争霸:兽人与人类》诞生前三年,暴雪的办公室更像是个汽车修理厂。创始人Allen Adham的桌子上堆着从战锤战棋拆下来的零件,程序员Patrick Wyatt经常要把披萨盒垫在摇晃的显示器下面。这群年轻人当时绝对想不到,他们正在用MS-DOS系统编写的粗糙代码,会成为RTS游戏史上的里程碑。
- 1992年:《沙丘2》开创即时战略先河
- 1993年:暴雪获得战锤授权谈判破裂
- 1994年:初代魔兽立项时仅有5人团队
被退回的授权书
游戏设计师Sam Didier至今记得那个阴雨绵绵的下午。英国GW公司退回的授权协议上沾着咖啡渍,潦草的拒绝理由写着:"你们的企划书看起来像漫画草稿"。这个打击反而促使暴雪创造出绿皮兽人与人类骑士的独特设定,彻底摆脱战锤的影子。
北方工作室的冰与火
当加利福尼亚的暴雪团队在为兽人设计獠牙角度时,马里兰州的贝塞斯达总部正弥漫着不同的创作气息。程序员Julian Lefay痴迷于北欧神话,他的编程键盘旁永远摊开着《尼伯龙根之歌》。1994年某个深夜,他在调试《上古卷轴:竞技场》的3D引擎时突然大喊:"我们应该让玩家能抬头看见极光!"
项目 | 魔兽争霸初代 | 上古卷轴初代 |
开发周期 | 10个月 | 3年 |
核心创新 | 鼠标右键指令 | 第一人称RPG |
被遗忘的代码本
在贝塞斯达的档案室里,保存着编号A-113的黑色笔记本。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初代《上古卷轴》被废弃的设定:原本计划加入的龙语魔法系统因为硬件限制未能实现,这个创意在十七年后终于化作《天际》里的龙吼系统。
键盘上的创世纪
初代魔兽程序员Bob Fitch有个特别的习惯:他总在深夜两点调试路径寻找算法。某次测试中,当人类步兵突然卡在树林里转圈时,他意外发现了单位碰撞体积的运算规律。这个美丽的错误后来演变成RTS游戏的核心机制之一。
- 1994年:魔兽初代销量突破30万份
- 1996年:魔兽2新增海军单位
- 1998年:星际争霸实现三种族平衡
雪漫城的雏形
贝塞斯达的美术总监曾用铅笔在餐巾纸上勾勒出初代雪漫城的结构图,这个随手涂鸦后来成为《天际》标志性的圆塔建筑群。有趣的是,设计图上原本标注的"马厩"区域,在二十年后变成了玩家最熟悉的莱迪亚站立位置。
代码与羊皮纸的对话
当我们将两个系列的世界观展开比对,会发现惊人的相似基因。暴雪设计师Chris Metzen在1993年绘制的兽人部落图腾,与贝塞斯达1994年手稿中的诺德符文竟有七成相似度——这或许印证了那句老话:所有奇幻史诗都在讲述同样的英雄旅程。
午后的阳光穿过百叶窗,在堆满游戏手册的办公桌上投下细长的光影。1995年的某个瞬间,暴雪办公室的咖啡机与贝塞斯达茶水间的微波炉同时发出嗡鸣,仿佛预示着两个传奇系列即将开启的新纪元。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