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双活动方案的目标客户是谁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超市双活动方案的目标客户是谁?这五类人群最容易被吸引

王姐提着购物篮在超市生鲜区转悠时,突然被广播里"满100减30"的促销声吸引。她掏出手机正要计算折扣,又瞥见旁边堆头上"买二送一"的酸奶海报,这下可犯了难——到底该选哪个活动更划算?其实这种幸福的烦恼,正是超市精心设计的双活动方案带来的效果。

超市双活动方案的目标客户是谁

一、超市双活动方案的本质

所谓双活动方案,就像给顾客准备的两道特色菜:可能是折扣+满减的组合拳,或是线上领券+线下兑换的OMO玩法。北京华联超市的刘店长告诉我:"去年国庆我们试水'满额抽奖+品类特价',客单价直接涨了18%。"

1.1 活动设计的底层逻辑

  • 利用价格锚点效应制造对比
  • 通过心理账户刺激不同消费需求
  • 形成交叉销售的天然场景

二、精准定位五大目标客群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3超市消费白皮书》的数据,这五类人群对双活动最敏感:

客户类型 消费特征 活动偏好 数据来源
家庭采购员 月均消费2000-5000元 满减+组合优惠 尼尔森《家庭消费报告》
年轻上班族 客单价80-150元 限时折扣+积分兑换 美团《都市青年消费图鉴》
银发族 购物频次每周3-5次 早市特价+赠品活动 国家统计局《老龄消费研究》
学生群体 零食饮料占比60% 第二件半价+扫码抽奖 新零售智库《校园消费洞察》
社区住户 偏爱生鲜日用品 会员日+充值返现 CCFA《社区商业发展报告》

2.1 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

每天早上七点,张阿姨都会准时出现在超市生鲜区。"特价鸡蛋每人限购两盒"的告示牌前,她熟练地把购物车横在身后占位。对于这类客户,阶梯满减比直接打折更有吸引力——既能满足囤货需求,又能激发凑单欲望。

2.2 追求效率的上班族

小周下班路过超市时,总会用手机提前领好优惠券。"19:00后的鲜食7折"配上"线上支付满50减8",让他能在10分钟内完成采购。这类顾客最看重时间成本与优惠力度的平衡

三、活动组合的黄金配方

沃尔玛华东区运营总监在行业峰会上分享过一组数据:当品类折扣遇上全场满赠,顾客决策时间会缩短40%。比如把卫生纸做惊爆价引流,同时设置洗护用品满200送洗衣液,能有效提升连带率。

  • 食品区:买赠+抽奖
  • 日用品:满减+换购
  • 生鲜类:时段折扣+积分加倍

隔壁李叔最近发现,超市出口多了个"购物小票抽奖"的机器。他上次中的两枚鸡蛋,让他连续三天都来消费——这就是典型的行为诱导设计

四、藏在数据里的小心机

根据凯度咨询的调研,采用双活动的超市,这三个指标会有显著变化:

监测指标 单活动时期 双活动时期
客流量增幅 12% 23%
滞留时间 22分钟 35分钟
非计划购买率 18% 29%

收银员小杨有本"顾客行为笔记":穿睡衣来买菜的阿姨们,总会多拿两包促销纸巾;而带着孩子的妈妈们,经过玩具区时总会放慢脚步...

超市的灯光渐渐调亮,理货员开始补上最新到货的促销商品。货架间的价格牌在晨光中闪烁,等待着新一批精明的顾客,来解开商家精心设计的消费谜题。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