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翻史料:三国杀里"不侍汉贼"到底骂的是谁?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凌晨两点半,电脑屏幕的光照着我刚泡的第三杯浓茶。桌面上摊着《三国志》裴松之注本和《后汉书》的影印页,微信群里还在争论"不侍汉贼"这个梗——这破游戏台词害得多少人对历史产生误解啊!

一、游戏台词引发的千年悬案

打三国杀的朋友肯定听过这句台词:"吾乃汉室宗亲,誓不侍汉贼!"每次听到这句我都想摔牌——编剧压根没搞明白这句话在历史上的分量。要还原真相,得先扒开两个关键点:

  • 时间线错乱:游戏里说这话的是刘备,但历史上"汉贼"这个特定称谓的出现比刘备称帝早二十多年
  • 语境缺失:现代人理解的"贼"和小冰河期古人的政治话语完全不是一码事

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在《为曹公作书与孙权》里白纸黑字写着:"汉贼不两立,王室不偏安",这才是原始出处。注意!这时候曹操还活着,刘备还在荆州寄人篱下呢!

三国杀不侍汉贼是谁

三国杀不侍汉贼是谁

二、汉末的"贼"字政治学

当时人骂"汉贼"可不是随地大小便式的扣帽子,而是有严格定义的:

称谓 适用对象 典型案例
国贼 董卓这类直接暴力篡权的 袁绍讨董檄文称"豺狼野心"
汉贼 把持朝政的权臣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期
逆贼 公开造反的 袁术称帝后被各方声讨

诸葛亮在《正议》里说得最透:"曹操阶祸,窃执天衡...虽云汉相,实汉贼也。"注意这个递进关系——先有"汉相"的名分,再有"汉贼"的实质,这才是当时士大夫的批判逻辑。

2.1 被误解的建安风骨

现代人总以为汉末文人动不动骂街,其实看孔融《荐祢衡表》就知道,他们diss权贵都是阴阳怪气的高手:"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表面夸人实则埋雷。真正敢当面喊"汉贼"的,除了被砍头的边让,也就是愣头青祢衡了。

三国杀不侍汉贼是谁

三、刘备到底骂没骂过这句话?

翻遍《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最接近的表述是在汉中称王时说的:"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但要注意:

  • 这时候曹操已经死了三年(建安二十五年卒)
  • 针对的是曹丕篡位行为
  • 用词是"老贼"而非"汉贼"

《华阳国志》记载了个更猛的版本:"吾当济此瀚海,诛此汉贼!"但刘琳校注本考据这是东晋人加的戏。真实情况可能是:刘备集团内部确实用"汉贼"指代曹操,但作为政治领袖,他公开表态会更含蓄——毕竟他自己也顶着"左将军宜城亭侯"的汉室官爵。

三国杀不侍汉贼是谁

四、游戏对历史记忆的扭曲

现在明白为什么我说三国杀编剧该补课了吧?他们把不同时期、不同阵营的政治话语炖成了一锅乱炖:

  1. 把诸葛亮北伐时的语境安在刘备早期
  2. 混淆了"不两立"(战略选择)和"不侍"(个人操守)
  3. 忽略了汉末士人"名义上尊汉"的生存智慧

最讽刺的是,游戏里刘备说"誓不侍汉贼"时,角色插画还穿着豫州牧的官服——这衣服可是汉献帝亲自册封的,而当时曹操正"录尚书事"总揽朝政呢。按这个逻辑,刘备岂不是在骂自己老板?

4.1 一个细节暴露的漏洞

三国杀不侍汉贼是谁

考据党应该注意到,汉末根本没人会用"侍"字表述与权臣的关系。这个字在《说文》里的本义是"承也",用于君臣之间。荀彧给曹操打工叫"事",不叫"侍"——直到曹丕篡位后,这个词才被重新定义。

窗外天都快亮了,茶也凉透了。突然想起《魏略》里记载的段子:某次宴会上,曹操让艺人扮演"山阳公"(被废的汉献帝)取乐,底下有个喝多的官员突然嚎哭"本谓汉贼是鹰犬之属,不意竟真噬主也"。你看,连骂"汉贼"都要借酒装疯,哪像游戏里说得那么轻巧。

三国杀不侍汉贼是谁

关键词三国杀是谁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