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蛋仔滚进游戏圈:这玩意儿到底算哪一类?
凌晨三点盯着屏幕上蹦跶的圆球,我突然意识到——这游戏简直是个"缝合怪",但缝得还挺可爱。网易的《蛋仔派对》去年突然爆火那会儿,我表妹天天在家庭群发她捏的粉色章鱼蛋仔,而我爸至今以为这是儿童版吃鸡...
一、表面看就是个"糖豆人like"?
最开始大家都说这是《糖豆人》手游版,确实像:圆滚滚的角色、综艺闯关模式、最后来个皇冠争夺战。但玩到20级就会发现,这游戏偷偷往糖豆里塞了十几种馅料。
- 地图工坊里有人复刻超级玛丽
- 午夜匹配能遇到玩狼人杀的
- 我甚至见过用道具摆象棋局的...
网易去年财报里管这个叫"派对游戏宇宙",听着挺唬人,其实说白了就是个大杂烩。不过比起其他跟风作,《蛋仔》确实多走了两步:
常见派对游戏 | 蛋仔的魔改版 |
固定关卡轮换 | 每天热搜榜都是新图 |
单纯竞技排名 | 能挂机聊天当社交软件 |
二、扒开糖衣看内核
有次我观察小学生组队开黑,发现他们70%时间在蛋仔岛上互相丢雪球,真正排位赛反而像附加功能。这让我想起《动物森友会》的诡异魅力——把游戏做成了数字玩具箱。
1. 物理引擎才是隐藏主角
那个像果冻似的碰撞系统绝对被低估了:
- 被撞飞时的抛物线莫名真实
- 滚筒洗衣机关卡会真的头晕
- 好友列表里总有几个专攻"碰碰车玩法"的
据说是用了Havok引擎魔改版(就是《塞尔达传说》那个物理系统),难怪有人能开发出"蛋仔保龄球"这种邪道玩法。
2. UGC生态的野蛮生长
官方去年公布过一组离谱数据:
- 玩家自制地图超8000万张
- 最火作者靠地图打赏月入3万+
- 有教育机构拿它做物理实验模拟...
这哪还是游戏啊,根本是披着游戏皮的创作平台。我见过最绝的是有人用触发器做了个可操作的摩天轮,按钮居然真能控制转速。
三、学术界都吵起来了
翻去年中国游戏产业年会的论坛记录特别有意思,专家们为这游戏吵得面红耳赤:
派别 | 观点 |
休闲游戏派 | 核心是碎片化娱乐 |
元宇宙派 | 虚拟社交试验场 |
教育游戏派 | 物理模拟器+创造力培养皿 |
最逗的是有位教授坚持认为这是新型体育竞技,还写了篇《论蛋仔派对中的运动力学》...(后来发现他儿子是服务器排名前100的选手)
四、所以到底该怎么分类?
凌晨四点我终于想通了——这问题就像争论奶茶算饮料还是甜点。硬要按传统游戏分类法,《蛋仔》大概长这样:
- 60%派对游戏
- 20%沙盒创作
- 15%社交平台
- 5%玄学(比如那些解压玩法的神秘用户)
不过最近新出的蛋仔工坊2.0让我觉得,网易自己都没想清楚。他们上周更新居然加入了可视化编程模块,现在小学生都在用游戏学if/then语句了...
窗外鸟开始叫了,表妹发消息说她又捏了个会喷火的恐龙蛋仔。盯着那个丑萌的3D模型,我突然觉得分类根本不重要——能让8000万人一起傻乐的东西,管它叫什么呢?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