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流量活动:一场城市形象的“破圈”实验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周六早上七点,阜新人民公园的广场舞音乐还没响起,二十多个年轻人已经在凉亭里架起了三脚架。他们手机里循环播放着"阜新玛瑙节"的打卡攻略,有个穿汉服的姑娘正对着镜头调整簪子:"家人们看这个玛瑙发饰,在别处可买不到这么正宗的..."这是阜新流量活动季里最普通的一个清晨。

当"流量"成为城市新方言

阜新流量活动对城市形象的影响

在阜新市文化旅游局的年度报告里,"流量活动"被定义为"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以特色内容引发网络传播的城市品牌建设项目"。听起来有点官方?其实用烧烤摊王大姐的话说就是:"整点新鲜玩意儿,让外地人刷手机时能多瞅咱两眼。"

  • 2021年试点期:3场小型直播活动,主要宣传玛瑙产业
  • 2022年拓展期:引入抖音挑战赛,播放量破800万
  • 2023年爆发期:与美团合作打造"阜新美食地图",带动餐饮业增收37%

老工业城的网红逆袭

海州露天矿的巨型矿坑旁,去年突然多了块写着"地球伤疤"的解说牌。这个原本带着悲彩的工业遗址,在短视频里变成了"赛博朋克风拍照圣地"。文旅局小张挠着头说:"我们准备了20页的解说词,结果网友就记住矿坑像火星表面。"

指标 活动前(2020) 活动后(2023) 数据来源
旅游总收入 42亿 67亿 阜新市统计局
网络提及量 日均1800条 日均9200条 新榜研究院
年轻游客占比 31% 58% 携程旅行报告

流量狂欢背后的城市变装

解放大街的百年邮局最近换了新招牌——"阜新记忆主题邮局"。柜台里除了邮票,还摆着煤精雕刻的U盘和玛瑙鼠标垫。王局长说起这个改造有点得意:"上个月有个北京博主在这儿拍了条视频,直接把我们库存的文创产品买空了。"

当城市学会"讲故事"

查玛舞传承人包金花现在每周要接待三拨主播,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这个头饰不能戴反,在镜头里会反光。"非遗保护中心的李主任发现,自从有了跟拍短视频,年轻学徒的报名人数翻了两番。

在美团外卖的数据里,"阜新荞麦宴"的搜索量半年涨了13倍。开在矿工家属区的老店突然开始接待广东来的食客,老板老赵买了本《网红菜品拍摄技巧》,现在摆盘时总会留出"手机先吃"的位置。

流量滤镜下的城市底色

不过红星小学的周老师有不同看法:"上次学生作文里写'我的家乡是网红城市',看得我心里怪怪的。"她更希望孩子们记住阜新是全国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而不只是短视频里的打卡定位点。

  • 海州矿工村改造争议:原生态VS网红化
  • 非遗表演的"快闪化"担忧
  • 流量热度与城市承载力的平衡难题

夜市卖烤冷面的小夫妻最近换了更大的餐车,他们专门打印了中英双语菜单。"上周有个法国小伙边直播边买冷面,说他粉丝就想看'中国东北深夜食堂'。"妻子小刘擦着餐台笑道,"管他呢,能多卖二十份就好。"

当算法遇见人间烟火

在抖音"阜新打卡"话题下,播放量最高的不是官方宣传片,而是条拍早市的视频——热气腾腾的豆腐脑、带着冰碴的冻梨、摊主们此起彼伏的吆喝。拍摄者@东北小阿飞在评论区写道:"原来流量密码就藏在市井褶皱里。"

城市规划局的会议桌上,最新方案里出现了"网红拍摄点预留区"这样的字眼。但负责老城改造的老陈坚持要在新街区保留几面斑驳的红砖墙,"总得给城市留点素颜的样子"。

暮色中的细河岸边,钓鱼大爷们熟练地避开直播的年轻人。河面上的粼粼波光里,既有抖音特效的幻影,也倒映着这座城市的真实年轮。远处广场传来改编成电子版的评剧唱段,几个穿lo裙的姑娘跟着节奏跳起宅舞,而树荫下,银发奶奶们依然在哼着《小河流水》的调子。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