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活动架构的赞助商合作:品牌如何撬动国民流量
除夕夜的饺子还没下锅,各家品牌的营销团队早就围着春晚转了三圈。作为全球收视率最高的晚会,春晚的商业价值就像老陈醋——越陈越香。2023年央视数据显示,春晚跨媒体触达110亿人次,这个数字让广告主们眼睛发亮。
一、春晚赞助的"三套车"模式
现在的春晚合作架构,活脱脱像咱山西的刀削面——层次分明:
- 独家冠名:相当于承包了整个厨房,2022年京东豪掷15亿拿下这个位置
- 战略合作伙伴:
- 行业指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比如2023年极兔速递拿下物流类独家
这钱花得值吗?
看看2021年抖音的数据:除夕当晚新增用户超1.2亿,APP下载量直接冲上各国应用商店榜首。这效果,比在村里刷墙广告可带劲多了。
品牌 | 合作形式 | 投入金额 | 曝光量级 |
蒙牛(2022) | 独家冠名 | 13.8亿 | 口播+角标+定制节目 |
抖音(2021) | 红包互动 | 12亿 | 全民抢红包活动 |
二、赞助商选拔堪比"选秀"
央视选赞助商,比丈母娘挑女婿还严格。得满足三个硬指标:
- 品牌知名度得是"国民级"
- 产品得跟老百姓的吃喝拉撒沾边
- 企业近三年不能有负面新闻
去年某新能源汽车品牌本来谈得好好的,临门一脚因为电池起火新闻被刷下来,这事儿在圈里传得跟说书似的。
隐形门槛更吓人
除了明面上的条件,还有些不成文的规矩:
- 得提前半年开始"培养感情"
- 要有配套的线下推广方案
- 必须预留应急公关预算
三、合作模式玩出花
现在的品牌方个个都是人精,早就不满足单纯露个logo。你看人家海尔,去年整了个"家电下乡"特别环节,把新款洗衣机直接搬到小品现场,观众边笑边记型号。
最近三年冒出些新玩法:
- 短视频平台搞分分会场直播
- 电商品牌玩实时边看边买
- 连银行都开始发数字人民币红包
创新形式 | 首次出现年份 | 参与品牌 | 用户参与量 |
摇一摇红包 | 2015 | 微信 | 1.2亿次/分钟 |
短视频挑战赛 | 2020 | 快手 | 3.4亿条作品 |
四、效果评估不能只看热闹
业内有个说法:春晚流量就像黄河水,引进来还得会灌溉。某乳业品牌曾创造过零点钟声后库存秒光的纪录,但更多品牌经历过节后退货潮的尴尬。
真正玩得转的品牌都把握住三个关键点:
- 提前三个月预热供应链
- 设计专属春晚的限量包装
- 准备应急客服团队
数据不说谎
据CTR监测,2023年春晚合作品牌的搜索指数平均提升300%,但实际转化率差异能达到10倍。这差距,就跟咱蒸馒头的老面肥和酵母粉的区别似的——看着都发面,效果大不同。
五、未来的戏台怎么搭
随着AR技术普及,今年彩排现场已经看到虚拟植入的测试设备。听说有品牌在琢磨"节目内容定制",准备把产品特性编进相声段子里。这路子要是走通了,以后的春晚可真要成大型广告连续剧了。
不过话说回来,观众的眼睛雪亮着。就像咱家楼下王大爷说的:"广告再多也得好好演节目,大过年的不就图个乐呵?"这平衡木啊,还得央视和品牌方一起小心着走。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