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刷到的"直播诡异蛋仔派对"到底是不是真的?我扒了整整3天…
昨晚两点半睡不着刷短视频,突然划到一个直播间——昏暗的房间里,十几个蛋仔玩偶围成圈,背景音是那种老式收音机的杂音。最瘆人的是,其中有个粉色蛋仔每隔五分钟就会自己转90度...当时我手机都吓掉在泡面碗里了。
第二天跟同事老张聊起来,他居然也刷到过类似的。我们查了三天资料,甚至翻墙找了国外案例,现在把知道的都摊开来聊聊。
一、这些直播到底长什么样?
根据我们整理的47场可疑直播,基本有这几个特征:
- 时间诡异:集中在凌晨1点-4点开播
- 画面元素:至少出现8个以上蛋仔玩偶,常见2019年产的初代款式
- 反常现象:玩偶位移/灯光闪烁/收音机杂音(不是ASMR那种刻意音效)
最著名的案例是去年11月某平台直播间"蛋仔午夜茶话会",当时在线人数显示2.8万,但弹幕区完全没人说话。后来有观众发现,画面右下角的电子钟显示的是1987年6月12日。
二、技术流破解可能性
我找做直播运营的表弟看了几个录屏,他指出了几个专业细节:
可疑点 | 技术解释 | 实现难度 |
玩偶自动旋转 | 可能是磁力装置+定时器 | ★★☆ |
年代感画面 | CRT显示器滤镜+信号干扰器 | ★☆☆ |
异常在线人数 | 协议刷量/数据包篡改 | ★★★ |
但表弟也说有个地方说不通——那些直播间的功耗数据异常稳定。正常直播推流会有波动,但这些直播的码率曲线平整得像用尺子画出来的。
三、心理学教授怎么看?
我们邮件咨询了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的林教授(他专门研究都市传说传播机制)。回复里提到个有趣的观点:蛋仔玩偶的无表情特征特别容易引发"空船效应"——就像深夜看衣架会觉得像人影,圆滚滚的玩偶反而比洋娃娃更容易让人脑补恐怖元素。
林教授实验室做过对照实验:给两组人分别观看蛋仔玩偶和普通毛绒玩具的异常视频,前者产生恐惧反应的比例高出37%。
四、亲历者的离奇遭遇
在贴吧找到个自称参与过直播的网友@电工小王,他私信发给我段录音:
- 背景有类似指甲刮黑板的声音
- 每隔7秒出现一次微弱呼吸声
- 最后10秒录到句模糊的"轮到你了"
最邪门的是,这段音频的频谱图在8000Hz位置出现了完美正弦波,懂声学的朋友应该知道,自然界几乎不可能产生这种标准波形。
当然也可能是后期合成的,但@电工小王第二天就注销账号了,聊天记录里他提到过"直播用的蛋仔是在旧货市场买的,底部刻着S形符号"。
五、官方到底知不知情?
蛋仔派对官方客服给的回复特别官方:"我们高度重视用户体验,对非授权直播内容保持密切关注..."说人话就是"不关我事"。
不过翻他们2022年的专利文件时,发现个细节:早期蛋仔玩偶的填充物用的是阻燃记忆棉,这种材料理论上会影响无线信号。虽然不能说明什么,但联想到那些直播间的电磁异常...
凌晨三点半了,泡面汤都凉了。写到这里突然听见客厅有东西滚动的声音,应该是我多买的蛋仔盲盒又从架子上掉下来了...吧?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