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里的“游戏”环节到底能玩出多少花样?
周末窝在沙发上刷综艺,总会被里头五花八门的游戏环节逗得前仰后合。这些看似随意的互动设计,其实藏着制作团队精心策划的九大核心类型,今天就带大家扒开镜头背后的门道。
一、让嘉宾满头大汗的体力活儿
这类游戏简直是“明星表情包制造机”,比如《奔跑吧兄弟》里常见的撕名牌大战,经常能看到艺人跑得西装外套都飞起来。制作组特别爱在泥潭、泡沫池这些地方折腾人,去年某档节目让嘉宾用吸管传面粉,愣是把偶像派小生变成了白面书生。
经典三板斧:
- 障碍赛:平衡木上叠罗汉算是基本操作
- 道具搬运:抱着充气玩偶赛跑最怕漏气
- 对抗类:抢椅子游戏永远能引发“塑料友情”
二、脑细胞批量阵亡现场
《明星大侦探》里那些烧脑谜题可不是随便出的,节目组专门请了北师大心理学团队设计题目。最近流行的“密室逃脱+综艺”模式,光是机关测试就要做三个月,听说有次因为题目太难,六个嘉宾被困了八小时。
游戏类型 | 代表节目 | 通关率 |
---|---|---|
密码破译 | 《密室大逃脱》 | 23% |
逻辑推理 | 《萌探探探案》 | 41% |
三、嘴皮子比脑子快系列
《奇葩说》选手们那种机关枪式的发言可不是临场发挥,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每个辩题都会提前准备200+个论点库。最近连美食综艺都开始玩“盲品猜食材”的嘴炮游戏,某位主持人因为连续猜错调料,被网友做成了表情包。
四、戏精的诞生现场
湖南卫视去年推出的《百变大咖秀》,让嘉宾在限定时间内模仿经典角色,服装间里常备着三吨重的戏服。有个冷知识:节目组会准备“情绪触发包”,里头装着洋葱汁、薄荷膏这些催泪/提神道具。
五、团结就是力量
《极限挑战》里那些需要集体完成的任务,其实藏着“隐形淘汰机制”。比如搬运巨型拼图时,制作组会故意少给两块,看谁会偷偷藏起关键碎片。浙江卫视某档节目做过统计,团队游戏里发生争执的概率高达67%。
六、脑洞大开时刻
用晾衣架做高尔夫球杆、拿拖把当吉他,这些名场面都出自道具创意类游戏。《快乐大本营》的道具仓库里常年备着2000多种奇葩物品,听说有次为了还原古代场景,道具组连夜复刻了缩小版清明上河图。
七、眼神都能杀人
《王牌对王牌》里经典的“谁是卧底”游戏,其实每轮会设置3个干扰线索。有次录制时,某个演员因为入戏太深,游戏结束后还在怀疑队友,这事儿后来成了节目组的内部段子。
八、玄不改非氪不改命
转盘抽奖、盲盒挑战这些纯看运气的环节,其实藏着节目组的“保底机制”。某档户外综艺的PD透露,如果连续三轮没人中奖,转盘轴承会自动卡在奖品区,绝对不让观众觉得没盼头。
九、回忆杀暴击
《年代秀》里那些复刻红白机、跳皮筋的怀旧游戏,每次都能让80后观众泪目。节目组有个二十人的资料团队,专门收集不同年代的流行物件,去年为了找齐1998年的干脆面卡片,跑遍了全国三十多个小学周边店。
十、次元壁粉碎机
现在连戏曲名家都要在综艺里玩电竞了,某档文化类节目让京剧演员用游戏手柄操作虚拟角色唱念做打。这种混搭刚开始被老艺术家们吐槽“胡闹”,结果播出后年轻观众增长了三倍。
看着镜头里明星们或狼狈或机智的表现,突然发现这些游戏设计就像调味料,让综艺这道大餐变得有滋有味。下次再看到偶像在泥潭里打滚,说不定会心一笑:这跤摔得值,收视率又涨了0.5个点呢。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