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翻墙看老外怎么骂王者荣耀
昨晚失眠刷Reddit,突然好奇外国人到底怎么评价王者荣耀的国际版Arena of Valor(简称AoV)。结果在油管、推特和游戏论坛泡到天亮,发现老外的吐槽比国服还精彩——有人连英雄技能都没搞明白就开始骂匹配机制,巴西老哥用葡语喷皮肤太贵,德国玩家认真分析地图细节的样子像在写论文...
欧美玩家:这游戏太「不西方」了
在r/arenaofvalor子版块里,最高赞的抱怨是「为什么野怪刷新时间不显示?」(其实小地图旁边有倒计时)。北美玩家@GlitchMaster发帖说:「每次我以为自己在玩LOL手游,那个该死的防御塔保护机制就会跳出来打我脸」——他指的是王者特色的前4分钟减伤设定。
- 文化隔阂最明显的三点:
- 英雄命名:老外永远记不住「吕布」要拼成「Lü Bu」
- 装备系统:复活甲被叫做「圣剑重生」时,新手常误以为是攻击装
- 语音包:英文版貂蝉的「非礼呀」翻译成「Don't touch me!」引发大量恶搞
职业选手的凡尔赛现场
翻到ESPN去年采访泰国战队BAC的旧闻,打野选手Milk边啃芒果干边说:「中国服务器的新英雄总是比我们早三个月上线,等我们练会了,人家已经削成下水道。」这话在评论区炸出几十个战队的选手集体+1。
地区 | 最常见差评 | 特色梗 |
北美 | 举报系统形同虚设 | 「比川普的推特审核还宽松」 |
东南亚 | 网络延迟不稳定 | 「460ms是第5个队友」 |
欧洲 | 英雄平衡性差 | 「新英雄=付费DLC」 |
日本玩家的神奇脑回路
在5ch游戏版看到个热帖:《用阴阳师式神思路玩AoV的后果》,楼主把杨玉环当辅助打野,因为「琴声很像神乐の铃」。最绝的是有人回复:「宫本武藏居然不能和橘右京组队?这不符合历史!」(实际这俩英雄根本不在同一个版本)
ニコニコ动画上有组数据很有意思:日本女性玩家占比32%,远高于全球平均的19%。她们自发组织的「最想约会英雄」投票,第一名是诸葛亮——因为日配声优是樱井孝宏。
巴西服务器的魔幻现实
拉丁美洲最大的游戏论坛Level Up里,置顶帖居然是《如何用王者荣耀英雄名骂人》。巴西玩家把鲁班七号称为「Criança Bomba」(炸弹小孩),因为总有人用这个英雄送人头。最骚的是当地方言把「Defend the tower」听成「De fenda tor」(屁股裂开),现在游戏里发「保护防御塔」会被系统自动和谐。
- 南美特色现象:
- 网吧联赛冠军奖品是烤肉店代金券
- 玩家自制「防460ms祈祷手势」
- 梅西代言期间,马可波罗出场率暴涨300%
那些令人窒息的翻译事故
国际服英雄台词经常出现谜之翻译。比如韩信的「到达胜利之前,无法回头」,英文版变成「No turning back until victory」——美国玩家吐槽说听起来像「不赢就切腹」。王者营地2021年公布的本地化报告里,越南语翻译错误率最高,把「暴君」译成「凶恶的皇帝」,导致玩家前十分钟都在打龙。
凌晨四点刷到个俄罗斯玩家的视频,他坚持认为东皇太一的大招翻译有问题:「这个技能描述说『压制目标2.5秒』,但实际效果分明是把人吸成葡萄干!」下面有条回复获赞2.4k:「欢迎来到王者荣耀,这里的数值策划和翻译组可能从不见面。」
咖啡喝到第三杯时,在推特搜到个2019年的老梗:当时国际服把孙尚香的「翻滚突袭」技能(Rolling Strike)错翻成「Rolling Strike」(罢工滚动),英国玩家集体P图改成工会抗议标语。这事后来被收入游戏本地化教材《Lost in Translation》的经典案例。
当老外遇到国服玩家
Discord上有几个专门教外国人玩国服的频道,最受欢迎的教程是《如何用拼音骂人》。加拿大留学生@LaoWang_Main发帖说:「我在游戏里发『ni men hao』,队友立刻回『wo bu hao』,这该死的诗意。」
比较意外的是Reddit上有篇长文分析KPL比赛的BP策略,作者用数学建模证明QG.Hurt的野核体系领先国际服meta至少两个版本。下面有条评论很扎心:「当我们还在ban吕布的时候,中国玩家已经在用镜打双边了——这游戏真的有全球平衡吗?」
天快亮时看到最感人的帖子,是个土耳其玩家写的:「打上王者后系统给我匹配到中国车队,他们开麦听到我说『Merhaba』,突然集体改用蹩脚英语指挥...虽然最后输了,但比赢十局还开心。」热评第一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忍受着460ms还不卸载。」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