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角活动海报怎么做?先摸清这5类人的小心思
上周末经过社区广场,看见几个小姑娘蹲在公告栏前叽叽喳喳:"这个英语角的卡通鹦鹉好可爱,不过活动时间写在哪呢?"我瞄了眼皱巴巴的海报,大段文字挤在右下角,难怪年轻人找不到重点。
一、先给英语角用户画个像
上周三傍晚,我在市图书馆观察了2小时。捧着新概念英语的眼镜男生,牵着孩子的卷发妈妈,还有穿西装的上班族,这三类人占了参与者的73%。
1. 学生党:考试与社交的叠加态
- 核心需求:四六级/雅思提分(82%)、结交语伴(67%)
- 时间敏感度:周末下午>工作日晚>节假日
- 视觉偏好:证书图标、成绩曲线图、卡通元素
年龄层 | 主要动机 | 信息关注点 |
18-22岁 | 考试辅导(91%) | 讲师资质、历年成绩 |
23-25岁 | 留学准备(76%) | 外教比例、场景模拟 |
2. 职场人士:充电与社交的平衡术
记得去年帮某外企做培训,市场部Lily说:"就想找个能练presentation的地方,最好带点红酒品鉴环节。"这类白领更看重活动调性。
- 黄金时段:周三/周四晚19:00-21:00
- 设计雷区:避免使用儿童化字体
- 加分项:商务社交元素(如行业交流会标签)
二、海报设计的隐藏密码
上个月帮培训机构改版海报,把"免费试听"换成"3个提升会议口语的秘诀",咨询量直接涨了40%。这里藏着5个小心机:
1. 色彩心理学实战
受众类型 | 推荐色系 | 避用颜色 |
中小学生 | 橙+蓝 | 深灰色 |
职场新人 | 墨绿+香槟金 | 荧光粉 |
2. 信息金字塔法则
观察地铁站成功的活动海报,标题区永远遵循"3秒法则":
- 主标题≤8个字(包含1个动词)
- 副标题说明具体收益
- 核心信息左对齐,二维码居右下
三、案例对比:两张海报的成败启示
去年某大学城的两张海报特别有意思。A海报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写满活动流程,B海报就画了个对话气泡写着"你上次说英语是什么时候?"。结果B海报的扫码率是A版的3.7倍。
要素 | 传统海报 | 高转化海报 |
标题类型 | 陈述式 | 疑问式 |
核心卖点 | 师资力量 | 社交价值 |
CTA按钮 | "立即报名" | "测测你的口语年龄" |
咖啡厅的玻璃窗上又贴出新海报,这次用了渐变蓝底色,角落里画着戴耳机的卡通熊。穿校服的女孩停下电动车,掏出手机扫码时,我知道这次的设计又戳中了某个群体的心窝。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