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老李吃饭,他刚因为双十一活动超支被老板训了一顿。这让我想起去年自家店铺做年货节时,因为没算准推广费,最后利润薄得像煎饼果子里的脆片。今天咱们就唠唠,怎么在电商活动策划时把预算这把尺子量准了。
一、先给活动定个"小目标"
就像给孩子报兴趣班得先问他想学钢琴还是足球,做活动前得先搞明白要干啥。去年我们帮母婴店做618时,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
- 目标涨粉5万的店铺,直播预算占了总费用45%
- 主打清库存的商家,优惠券成本能占到60%以上
- 要冲GMV的旗舰店,推广费是设计费的3倍多
举个栗子
朋友小王卖宠物食品,去年双十一就想同时达成涨粉、清库存、拉复购三个目标。结果预算像撒胡椒面,最后ROI只有1.2。今年他主攻老客复购,把短信营销预算翻了3倍,ROI直接飙到3.8。
活动类型 | 推广占比 | 优惠占比 | 设计占比 |
---|---|---|---|
新品首发 | 40% | 25% | 20% |
节日促销 | 30% | 45% | 10% |
会员日 | 20% | 35% | 15% |
二、拆解活动像拆乐高
去年帮服装店做圣诞活动,我们把预算分成四大块:
- 流量成本:包括直通车、信息流广告
- 优惠成本:满减、赠品、优惠券
- 设计成本:主图、详情页、短视频
- 应急资金:预留10%应对突发情况
真实教训
隔壁茶叶店去年中秋没留应急预算,结果快递爆仓时临时换顺丰,物流成本超支23%。现在他们做活动,固定会留"救命钱"专门应对突发状况。
三、翻旧账也有学问
上周去行业交流会,有个数据让我惊掉下巴:81%的商家不会分析历史活动数据。其实翻翻旧账能省不少钱:
- 查看往期活动ROI,砍掉效果差的渠道
- 对比不同时间段的转化成本
- 统计用户从浏览到下单的平均时长
活动阶段 | 预算分配建议 | 常见雷区 |
---|---|---|
预热期 | 30%推广费+20%内容制作 | 过早投放主力产品 |
爆发期 | 40%优惠补贴+15%流量 | 忽视库存监控 |
返场期 | 20%精准推送+10%客服 | 停止数据追踪 |
四、跟同行学"省钱秘籍"
最近研究行业报告发现个规律:美妆类目在短视频投放上舍得花钱,家居类目更愿意砸详情页设计。就像做菜要看菜谱,预算分配也得参考同行经验。
实战案例
认识的童装店主,发现竞品在抖音直播带福利款特别火,就把原本给直通车的预算挪了15%到直播。结果客单价虽然降了8%,但整体销售额涨了37%。
五、别踩这些"预算坑"
上个月帮朋友复盘活动,发现他们犯了三个典型错误:
- 把预算平均分给所有渠道
- 忘记计算退货率对成本的影响
- 活动结束就停止数据跟踪
记得去年有个做小家电的老板,把80%预算都压在网红直播上。结果主播临时涨价,整个活动差点黄了。现在他们学会了"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每次至少找3个备用主播。
六、让数字会说话
最近在用的这个公式挺顺手:
总预算 = (目标GMV × 毛利率)
固定成本
比如想做100万销售额,毛利率30%,固定成本10万,那预算应该控制在20万左右。
预算分配法 | 适用场景 | 风险指数 |
---|---|---|
量入为出法 | 初创店铺 | ★★☆ |
目标倒推法 | 成熟商家 | ★★★ |
竞品对标法 | 红海类目 | ★★★★ |
窗外飘来烧烤摊的香气,想起上次用省下的预算带团队吃的那顿庆功宴。预算就像炒菜放盐,多了齁嗓子,少了没滋味。下次做活动前,不妨先泡杯茶,把账本摊开细细捋,说不定能发现新的省钱门道呢。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