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山东App宣传活动:如何与目标受众建立联系
最近,我在小区门口的超市碰见隔壁张阿姨。她拿着手机一脸苦恼地说:“这爱山东App到底咋用啊?听说能查社保,可我点进去半天都找不到入口。”这个场景让我突然意识到,再好的政务服务平台,如果没法和老百姓“对上话”,功能再强也容易变成摆设。
一、先搞清楚你的邻居们都在想什么
去年省政务办发布的《移动政务服务使用报告》显示,40岁以上用户使用政务App的留存率比年轻人低37%。这说明像张阿姨这样的群体,可能需要更贴心的引导方式。
1. 不同人群的“痛点地图”
- 年轻上班族:关心“能不能用手机处理交通违章”
- 个体商户:想知道“营业执照年检怎么操作”
- 老年群体:需要“语音播报功能”和“子女远程协助”
用户类型 | 核心需求 | 常用场景 |
企业用户 | 税务申报、政策查询 | 工作日9-11点 |
社区居民 | 水电缴费、证明开具 | 周末及晚间 |
学生群体 | 考试报名、档案转移 | 毕业季集中使用 |
二、接地气的宣传要像“胡同口聊天”
记得上次在泉城广场看到的活动摊位,工作人员拿着实物版手机模型,手把手教老人滑动屏幕。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比发传单有效三倍不止。
2. 试试这些走心小妙招
- 在社区菜市场设置“晨练教学点”
- 把功能说明做成“超市小票”样式
- 联合本地网红拍情景短剧
传统方式 | 创新方式 | 参与率对比 |
宣传手册 | 扫码领鸡蛋 | 15% vs 68% |
会议培训 | 菜场实操课 | 23% vs 82% |
三、让每个功能都“会说话”
上次帮父亲查询医保报销进度,发现App里的智能客服居然能用方言对话。老人家当场来了句:“这机器闺女说话真熨帖!”这种细节设计,比任何广告语都管用。
3. 功能包装的四个小心机
- 把“人脸识别”说成“刷脸进门”
- 用进度条动画代替文字提示
- 在缴费页面添加“已节省时间”统计
- 政策更新用小红点+震动提醒
最近在公交站看到的新版海报就很有意思:画面左边是排长队的办事大厅,右边是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的小伙子,中间写着“省下的时间够追两集电视剧”。这样的对比,比干巴巴的功能罗列生动多了。
四、让传播像蒲公英一样扩散
我观察过小区广场舞队的刘阿姨,自从她学会用App交水电费,现在已经带了12个老姐妹注册。这种熟人带熟人的模式,可比陌生推销管用多了。
传播方式 | 触发场景 | 转化周期 |
子女协助注册 | 家庭聚会时 | 即时转化 |
社区能手教学 | 日常闲聊中 | 3-7天 |
线下活动体验 | 买菜途中 | 当场转化 |
现在每次路过社区服务中心,总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大爷大妈围着工作人员问:“闺女,这个健康码更新在哪来着?”这种热乎劲,不就是最好的宣传效果吗?或许下次可以考虑在App里加个“一键呼叫志愿者”功能,让帮助来得更及时些。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