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如挑餐厅:如何找到“对味”好书
如何像朋友聊天一样挑到「对味」的好书?
上周六在茑屋书店,看见两个小姑娘对着满墙的畅销书犯愁:"这本网红推荐的说超治愈,但评论又说很致郁…"选书这事啊,就像给不同口味的朋友推荐餐厅,得先摸清对方的「阅读味蕾」。
一、看人下菜碟的选书秘籍
我帮邻居王婶选养生书时就闹过笑话,给她推荐了《轻断食》,结果她家冰箱贴满了「辟谷食谱」。后来才明白,60后读者更信《黄帝内经》这种带插图的传统养生书。
读者类型 | 踩雷区 | 安全区 |
职场新人 | 成功学鸡汤 | 《深度工作》这类带实操手册的 |
新手妈妈 | 理论堆砌的育儿经 | 像《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这种有症状索引的 |
1.1 从聊天记录挖宝藏
上次发现同事总在茶水间聊《三体》,悄悄在她生日送了刘慈欣签名版。现在她成了我的项目搭档,这可比送星巴克券管用多了。
二、避开「封面诈骗犯」的3个诀窍
- 看版权页比看脸重要: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科技类、中华书局的历史类基本不会翻车
- 目录要像菜谱实在:碰到「改变人生的10个秘密」这种虚头巴脑的,赶紧跑
- 试读章节检测法:在豆瓣读试读章节时,要是5分钟都进不了剧情…
2.1 出版社的隐藏技能树
翻译书要认准上海译文的村上春树系列,他们的日文翻译连「关东煮咕嘟声」都能译出画面感。中信的经济类书虽然贵,但数据更新比手机系统还勤快。
三、分享时让人眼睛发亮的魔法
有次读书会我带了个「道具包」:分享《长安的荔枝》时掏出新鲜荔枝,讲《枪炮、病菌与钢铁》带了一小袋麦粒。现在会员们叫我「行走的图书馆」。
书籍类型 | 分享场景 | 避雷指南 |
历史小说 | 博物馆参观时 | 别在烧烤摊讲《万历十五年》 |
心理自助 | 闺蜜夜话局 | 千万别在团建时发给领导 |
最近发现地铁通勤族特别吃「碎片书单」这套。把《人类简史》拆成「等奶茶的6分钟小故事」,在写字楼电梯口都有人追更。你看,选书就像煮火锅,找到对的食材和火候,自然香气四溢。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