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师和腾讯事件一样吗
阴阳师和腾讯事件是一回事吗?聊聊那些年游戏圈的"罗生门"
凌晨三点,我盯着电脑屏幕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桌角的咖啡早就凉了,但这个问题在我脑子里转了好几天——阴阳师和腾讯的纠纷,跟当年腾讯被告垄断那事儿真的一样吗?作为一个从《阴阳师》开服玩到现在的老咸鱼,又经历过3Q大战的互联网老人,这事儿还真得掰开了说。
先唠唠这两件事到底怎么回事
先说最近的《阴阳师》风波。2023年初,网易《阴阳师》手游官博突然发小作文,暗指某"友商"通过社交平台限制游戏内容传播。虽然没点名,但玩家们秒懂说的是谁——毕竟能在社交领域卡脖子的,除了腾讯的微信QQ还有谁?
- 玩家发现分享《阴阳师》内容到微信经常被屏蔽
- 游戏直播画面在腾讯系平台容易触发违规
- 网易高管在朋友圈吐槽"大树底下不长草"
而十年前的腾讯垄断案是另一番景象。2013年,奇虎360起诉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因为腾讯要求用户在QQ和360安全软件之间"二选一"。这场官司打了四年,最后最高人民法院判腾讯赔偿500万,但没有认定腾讯构成垄断。
对比项 | 阴阳师事件 | 腾讯垄断案 |
时间 | 2023年 | 2010-2014年 |
争议焦点 | 内容传播限制 | 强迫用户二选一 |
法律程序 | 未进入诉讼 | 最高人民法院终审 |
表面相似,底子完全不同
半夜翻着《反垄断法》条文,我突然意识到这两件事就像螺蛳粉和臭豆腐——闻着都带味儿,但完全是两码事。
法律层面:一个在庭上,一个在舆论场
腾讯被告垄断那会儿,360是实打实走了全套法律程序。从广东高院到最高院,双方律师把《反垄断法》第十七条掰扯得明明白白。而这次《阴阳师》的事儿,到现在还停留在微博隔空喊话阶段,连个正式投诉都没见着。
有个做律师的朋友跟我说,这类纠纷要坐实垄断得满足三个硬条件:
- 企业确实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 存在滥用行为
- 产生了排除竞争的效果
微信的社交地位没得说,但屏蔽游戏链接算不算滥用?这事就暧昧了。腾讯完全可以说是在管理平台内容,就像小区物业不让发传单一个道理。
商业逻辑:防御战 vs 遭遇战
3Q大战是腾讯的生死防御战——安全软件能触及用户底层数据,当时周鸿祎的"免费杀毒"直接威胁到QQ的根基。而这次更像是渠道方和内容方的日常摩擦,就像超市和供货商因为货架位置吵架,远没到拼刺刀的程度。
我翻到2022年网易财报,发现个有趣的数据:网易游戏收入中,腾讯渠道占比还不到5%。说白了,微信封不封链接,对《阴阳师》的影响可能还没B站UP主停更来得大。
为什么大家容易把两件事搞混?
凌晨四点,窗外开始有鸟叫了。我琢磨着这个问题,发现主要有三个认知陷阱:
- 巨头恐惧症:只要涉及腾讯网易这种体量的公司,大家自动脑补成"神仙打架"
- 路径依赖:十年前腾讯确实用渠道优势压制过对手,人们自然联想到历史会重演
- 信息茧房:游戏圈的自媒体最爱用"垄断""封杀"这种刺激字眼,事实反而被淹没了
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跟我说实话:"写'腾讯又搞垄断'的标题,阅读量能高三倍。"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吃瓜群众容易把两件事混为一谈。
这事会怎么发展?我的一些观察
咖啡因作用下,我突然想起2018年抖音和微信的类似纠纷。当时抖音分享到微信也老被屏蔽,但最后既没对簿公堂,也没影响抖音成为国民APP。现在的《阴阳师》事件,大概率也是这个剧本。
几个可能的发展方向:
- 网易继续在微博"哭诉",但不会真去市场监管总局举报
- 腾讯悄悄调整部分限制,但不会公开认错
- 玩家发现分享功能时好时坏,最后习惯用截图代替链接
说到底,中国互联网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巨头们早就学会了"打架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生存智慧。你看现在腾讯和360不还合作搞网络安全?网易和腾讯在《暗黑破坏神:不朽》里不也其乐融融?
天快亮了,屏幕上的文档已经写了三千多字。突然发现最初的问题似乎没那么重要——商业世界本来就不是非黑即白,比起纠结"是不是一回事",或许我们更该关注这些事件背后折射出的行业生态变化。就像小区里两家便利店明争暗斗,最后决定胜负的,可能反而是哪个老板娘更会和邻居唠嗑。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