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求生古代话怎么说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当古人玩起"吃鸡":绝地求生的古代话术考

凌晨三点,我盯着屏幕里第27次"大吉大利"的界面发呆,突然想到——要是古人玩绝地求生,会怎么形容这些操作?这个念头像98k爆头般击中了我,干脆翻出《武经总要》《纪效新书》这些老古董,还真扒拉出不少有意思的说法。

一、落地成盒的十八种古典说法

现代玩家说"落地成盒",明朝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里早就记载过类似场景。当时新兵练火铳,常有火药装填不当当场炸膛的,老兵们就会摇头叹气:"又见阎罗使者也"。要是放在游戏里,大概就是跳伞时撞树摔死的那种黑色幽默。

  • 瓦罐将军:源自宋代军谚"瓦罐不离井上破",专指那些开局就送人头的倒霉蛋
  • 灯草先锋:出自《练兵实纪》,形容脆得像灯草的敢死队员
  • 纸甲郎君:唐宋时期穷兵穿纸甲,中箭即透,堪比游戏里裸装跑毒的莽夫
现代术语 古代对应 出处
伏地魔 草窠郎 《水浒传》第23回
lyb 梁上君 《酉阳杂俎》
快递员 解粮官 《万历武功录》

二、毒圈与古代军阵的奇妙重合

绝地求生古代话怎么说

《孙膑兵法》里记载的"圆阵趋战",活脱脱就是决赛圈的打法。当时军队遇险要结成圆阵且战且退,和现在卡毒边打药的操作简直异曲同工。特别是"闻鼓而进,闻金而退"的指挥体系,换成游戏语音就是:"封烟!拉枪线!"

古人管安全区叫"生门",出自诸葛亮的八阵图。杜牧在《战论》里吐槽过:"兵入死门犹斗,入生门反溃",这不就是某些玩家跑毒时慌不择路的真实写照?

绝地求生古代话怎么说

1. 缩圈速度的计量单位

宋代《武经总要》用"香篆"计时,一炷香约现代30分钟。按四排节奏:

  • 首圈:半炷香(15分钟)
  • 二圈:一炊时(约5分钟)
  • 决赛圈:更漏三滴(3分钟左右)

三、装备系统的文言文打开方式

明朝茅元仪在《武备志》里记载的火器,放在今天就是枪械皮肤:

  • 三级头:凤翅盔(实际是带护颈的改良胄)
  • 三级甲:山文铠(甲片叠得像吃鸡护甲)
  • 平底锅:团牌(戚继光说能挡鸟铳)

最绝的是《墨子·备城门》记载的"悬门",和现在的空投箱简直神似——从天上吊下来的补给,守城士兵要冒死抢夺。当时管捡空投叫"摘星",因为看起来像在摘天上的星星。

四、战术动作的江湖切口

清代绿林黑话集《江湖切要》里,蹲起叫"起伏桩",拜佛枪法叫"五体投地式"。最传神的是蛇皮走位,明朝边军叫"蚰蜒走",形容像百足虫那样忽左忽右。

《阵纪》记载的"鸳鸯阵",根本就是双排战术教科书。十二人小队配置长短兵器,和现在突击手+狙击手的配置思路完全一致。特别是"狼筅扫,长枪刺"的配合,活脱脱近战喷子+中距离步枪的组合。

2. 古代版击杀播报

击杀方式 文言表述
爆头 贯颅
腰射 流星腰
雷杀 震天殛

写到这儿天都蒙蒙亮了,窗外早市传来炸油条的声响。突然发现油锅滋滋声特别像游戏里的燃烧瓶,要不古人该管燃烧瓶叫"祝融膏"?算了算了,再想下去怕是要走火入魔...

绝地求生古代话怎么说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