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师宣传曲抄袭火影了吗
阴阳师宣传曲和火影BGM到底像不像?一场耳朵的较真
凌晨3点,我又被网易云的日推塞了首《阴阳师》的宣传曲,副歌部分那个三味线一出来,我泡面叉子差点掉地上——这调调怎么那么像《火影忍者》里佩恩出场时的《儀礼》?弹幕里早就吵翻天,有人斩钉截铁说抄袭实锤,也有人骂耳朵聋了才听得出相似。作为把两个IP音乐循环过几百遍的老二次元,今天干脆把谱子、音色、节奏全拆开唠明白。
先上结论:像,但不是复印机式的抄袭
用菜市场大妈都能听懂的话说:就像红烧肉和卤肉都用五花肉,但一个炒糖色一个用酱油。《阴阳师》的《业火灼灼》(2021)和《火影》的《儀礼》(2009)都用了:
- 日本传统乐器三味线做主旋律
- 相似的音阶走向(都带点阴间味)
- 2/4拍子的战场节奏
但把两首歌的谱子叠在一起看,就像比较两碗拉面的汤底:
对比项 | 《業火灼灼》 | 《儀礼》 |
主旋律音程 | 大三度跳跃+下滑音 | 连续小二度爬升 |
和声进行 | Dm-G-C-F | Em-A-D-G |
速度 | 128BPM | 132BPM |
为什么普通人会觉得"一模一样"?
去年东京艺大的研究(《和楽器在ACG音乐中的认知偏差》)发现,非专业听众对三味线的音色记忆会覆盖旋律细节。简单说就是:大家记住的是"叮叮咚咚的日本声儿",具体怎么叮咚反而模糊了。
我拿这两首歌给跳广场舞的母上大人听,她原话是:"这不都是那个忍者剧的调调?"——看,连IP都记串了。
深扒音乐基因:传统元素的现代变奏
凌晨四点翻出《日本民谣100选》突然悟了:俩曲子都偷师了《八木節》这种东北民谣的韵律。就像周杰伦和陶喆都受过R&B影响,但没人说他俩互相抄。
- 《儀礼》的编曲者高梨康治,在2003年给《地狱少女》配乐时就玩过类似套路
- 《業火灼灼》的作曲者梅林茂,给《花样年华》写配乐那会儿还在玩后摇
最戏剧性的是,网易云上《業火灼灼》的评论区有人贴出1998年《幽灵公主》的配乐片段——合着大家都是在传统音乐的池塘里捞鱼。
专业音乐人怎么看?
问了我音乐学院发小(现在给游戏公司打工),他边打哈欠边说:"你要说抄袭,先得证明梅林茂能未卜先知——这曲子比《儀礼》晚出12年,但创作周期才三个月,除非他雇了时空忍者。"
更真实的行业现状是:商业配乐常有"安全区创作"。就像快餐店汉堡配方都差不多,客户(游戏公司)明确要"火影那种热血又带点哀伤的和风",作曲家自然会往这个方向靠。
法律角度:相似度到多少算抄袭?
翻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和日本《著作権法》,发现这事比判断奶茶甜度还主观。目前司法实践主要看:
- 8小节以上雷同
- 和声进行高度重合
- 具有独创性的旋律片段复制
把两首歌最像的17-24秒段落做频谱分析,结果像用不同模具压的饼干:
参数 | 匹配度 |
旋律轮廓 | 62% |
节奏型 | 78% |
音色组合 | 81% |
发小给我科普:"游戏音乐抄袭案胜诉的,基本都是《俄罗斯方块》BGM那种级别的复制粘贴。"
为什么这类争议越来越多?
天快亮了,写到这里突然想通:现在游戏动漫音乐都在卷"听觉logo化"。就像听到电吉他失真就知道是《钢铁侠》,制作方巴不得你用"像火影"来记住他们的IP。
去年《原神》须弥音乐也被说抄袭波斯民谣,其实本质是:现代娱乐产品需要快速建立文化联想。用三味线就是日本,用西塔琴就是印度,这个思维定式才是争议源头。
泡面汤都凉了,最后哼一遍两段旋律——与其纠结抄没抄,不如感谢这些曲子让我在加班夜想起中二时代追《火影》的燃,和抽不到SSR时《阴阳师》BGM给的安慰。音乐嘛,能让人想起某个时刻的感动,比什么鉴定都重要。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