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当方块世界还只是一片空白:聊聊《我的世界》最原始的端游版本
凌晨3点,咖啡已经凉了,我突然想写点关于《我的世界》最早期的样子。不是现在这个带着各种奇幻生物和红石机关的复杂世界,而是2009年那个连生存模式都没有的、粗糙得像未打磨的钻石一样的版本。
一、诞生在程序员周末的"小玩具"
2009年5月10日,Notch(马库斯·佩尔松)在TIGSource论坛发布了这个叫"Cave Game"的项目。那时候的Java代码简单得像是大学生的课后作业——没有合成台、没有生物、连基本的游戏目标都没有。就是个能放置和破坏方块的沙盒,仅此而已。
- 世界生成算法:只有三种基础地形(平原、山地、水域)
- 方块种类 :石头、草方块、泥土、圆石、木板和树叶6种
- 操作方式:破坏方块会直接消失,不会掉落任何物品
我至今记得第一次打开0.0.11a时的震撼——不是因为它多精美,而是这种"我居然能随便修改这个世界"的感觉太新鲜了。现在的玩家可能很难想象,当时连跳跃功能都是后来才加的。
二、那些被遗忘的原始机制
早期版本的很多设定现在看起来简直像另一个游戏:
特性 | 初始版本表现 | 现在的状态 |
昼夜循环 | 只有静态光照 | 完整的24分钟周期 |
伤害系统 | 掉进虚空直接死亡 | 跌落伤害计算 |
存档机制 | 每次退出世界重置 | 永久存档 |
最搞笑的是早期测试版有个"幽灵模式"——不是现在的创造模式,而是字面意义上的穿墙能力。Notch最初根本没想过要做生存玩法,纯粹就是个3D积木模拟器。
1. 史上第一个"更新"是什么?
2009年5月16日的0.0.12a,增加了两个革命性功能:
- 可以跳跃了(按空格键)
- 加入了第一个"生物"——黑色的人形测试模型
这个黑色人模后来被玩家称为"人类",其实只是用来测试碰撞箱的。但社区立刻开始编故事,说这是"黑暗守护者"之类的神秘存在。你看,玩家脑补的习性从那时候就开始了。
三、考古发现的原始代码
翻看早期版本的jar文件能找到很多乐子。比如resources文件夹里有个叫terrain.png的贴图文件,所有方块纹理都挤在512x512像素里,包括后来被废弃的"齿轮方块"——这可能是红石机械最原始的雏形。
代码里还藏着这些彩蛋:
- 天气系统原本计划叫"云层系统"
- Notch的实验性代码注释写着"也许可以做个地下城?"
- 最早的水物理效果其实是岩浆的变种
有个冷知识:最初的世界高度限制是128格,不是现在的256格。而且这个数字纯粹是因为Notch觉得"2的7次方看起来整齐"。
四、从编程实验到文化现象
0.0.23a(2009年12月)才真正有了生存模式的雏形。加入的"生命值"概念让一切突然变得严肃起来——虽然当时唯一会伤害你的只有跌落和岩浆。
回头看这些更新日志特别有意思:
- 2009.6 - 加入第一个声音(挖方块声)
- 2009.8 - 首次出现"爬行"动作(蹲下的前身)
- 2009.10 - 物品栏出现,但只能装10个方块
最神奇的是这些简陋机制催生了最早的玩家文化。在没有官方指引的情况下,论坛里已经有人在分享"如何用木板造悬空房子"的技巧——比任何建筑教程都早三年。
天快亮了,咖啡杯底积了层糖霜。有时候我会想,如果Notch知道这个周末项目会变成现在这样,他会不会把0.0.11a的代码保存得更仔细些。现在那些早期版本就像恐龙化石,虽然粗糙,但藏着整个方块宇宙的DNA。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