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仔派对奶奶的妈妈叫什么?这事儿得从游戏设定聊起
凌晨两点半,我盯着电脑屏幕啃指甲——朋友突然发微信问我"蛋仔派对里奶奶的妈妈该怎么称呼",愣是把我给问懵了。这问题就像突然发现自家猫会开冰箱,既荒谬又带着诡异的合理性。干脆翻出三罐红牛,把游戏设定、角色关系全捋了个遍。
先搞明白游戏里的"奶奶"是谁
《蛋仔派对》里最著名的奶奶角色,其实是盲盒抽奖机旁的NPC"盲盒奶奶"。这老阿姨整天戴着老花镜织毛衣,说话慢吞吞的,但手气好得离谱。玩家们天天围着她转,就指望能抽到稀有皮肤。
- 官方设定集里写着:盲盒奶奶65岁
- 最喜欢织彩虹色毛线袜
- 口头禅是"慢慢来,比较快"
关于她家庭成员的隐藏线索
有次版本更新后,玩家发现奶奶的织毛衣针线包里藏着张泛黄照片。放大看能辨认出:
照片左侧 | 穿旗袍的年轻女性 |
照片右侧 | 戴圆框眼镜的小女孩 |
背景 | 老式照相馆布景 |
游戏策划在直播里提过一嘴,说这是彩蛋。但被问及具体关系时,立刻转移话题说要去吃火锅——这种反应反而更让人起疑。
从民俗学角度推演称呼
既然官方没明说,咱们就得按现实逻辑来推。中国各地对祖母母亲的称呼差异大得能打起来:
- 北方常见叫法:太奶奶、老祖儿
- 江浙一带:阿太、太太
- 粤语地区:太嫲(taai4 maa4)
- 闽南语:阿祖(a-chó͘)
考虑到游戏里奶奶说话带点江南口音(比如把"这个"说成"格个"),再结合她织毛衣时哼的评弹小调,大概率是苏州周边人士。这么推算下来,蛋仔派对里该叫"阿太"最贴切。
但游戏世界有自己规则
去年万圣节活动出现过南瓜头老奶奶,对话里提到"我娘年轻时可比你们淘气"。注意!这里用的是"娘"不是"妈",说明游戏设定更接近北方方言区。这么一来,"太奶奶"的称呼又占了上风。
最绝的是春节活动,奶奶给蛋仔们发红包时说漏嘴:"照我姥姥传下来的规矩..."好家伙,这下直接把水搅浑了——姥姥是外祖母,那她妈妈就该叫...(突然理解策划为什么逃避问题了)
从角色原型找蛛丝马迹
查了查美术团队的访谈,他们说盲盒奶奶的设计参考了三种原型:
- 上海弄堂里卖梨膏糖的老阿姨
- 北京胡同口修鞋的老匠人
- 台湾夜市抽签筒的老板娘
这大杂烩式的背景设定,完美解释了为什么奶奶的称谓系统这么混乱。不过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她织毛衣的手法,和苏州镇湖绣娘纪录片《指尖上的传承》里一模一样。
凌晨四点突然福至心灵——既然游戏里蛋仔们管她叫"奶奶",那再上一辈保持称呼一致性最重要。管她南北差异,统一叫"太奶奶"最不会出错。就像你不可能对着广东朋友喊"恁瞅啥",入乡随俗嘛。
窗外天都蒙蒙亮了,冰箱里最后半瓶气泡水冒着泡。突然想起游戏里奶奶常说的:"别较真儿,开心最重要。"可能策划早料到会有我这种钻牛角尖的玩家,故意留白让大家自己编故事。毕竟,谁规定虚拟世界的家庭关系非得清清楚楚呢?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