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敏捷开发遇上「家庭聚餐」:迭代过程原来这么好玩
上周三晚上,我正为儿子学校的科技节项目头疼——小家伙非要做个会跳舞的机器人。就在我对着满桌零件发愁时,老婆端着糖醋排骨飘过:「你们搞敏捷开发的,不是最喜欢小步快跑吗?」这句话突然点醒了我,原来做红烧肉和写代码的底层逻辑,都是把大工程切成小块慢慢炖。
一、迭代开发就像做年夜饭
记得第一次做十菜一汤的年夜饭,我把所有食材堆在灶台上差点崩溃。后来丈母娘教我:「先炒三个热菜上桌,凉菜边做边上,汤最后收尾」——这不就是迭代开发的精髓吗?在敏捷团队里,我们每2-4周就能端出一桌「半成品宴席」,让客户边吃边提意见。
1.1 迭代四部曲的真实写照
我们团队上周刚用「做饭思维」完成了个电商项目:
- 规划会议:产品经理说要「满汉全席」,我们掂量着现有食材(开发资源),最后定了「四菜一汤」版本
- 每日站会:就像早上在厨房门口喊话:「老王你的剁椒鱼头腌好了没?小张的米饭开始煮了吗?」
- 演示验收:端出试吃版时,客户突然说想要加辣——幸好调料瓶就在手边
- 复盘改进:发现炒锅火力不足,立马换了新装备
二、迭代过程里的「酸甜苦辣」
传统开发 | 敏捷迭代 | 数据来源 |
---|---|---|
半年出成果 | 2周见雏形 | 2023敏捷现状报告 |
客户像考官 | 客户成厨友 | Scrum指南2020版 |
变更要罚钱 | 改需求加菜 | 敏捷宣言2001 |
去年帮连锁餐厅做点餐系统时,老板在第三次迭代突然要加「语音下单」功能。要是在以前,项目经理早就跳脚了。但我们的代码库就像模块化厨房,主菜区、凉菜区互不干扰,临时加个凉拌木耳也不影响红烧肉的进度。
2.1 用户故事卡:菜谱的另一种写法
我们管需求叫「用户故事」,比如:「作为食客,我想要扫码看菜品热量,好控制卡路里摄入」。开发小哥们把这些故事卡贴在冰箱上,每天完成一道就打个勾,比游戏闯关还有成就感。
三、迭代器里的秘密武器
最近发现几个提升迭代效率的「厨具」:
- 故事点估算:用斐波那契数列评估工作量,就像说「炒青菜1分,佛跳墙8分」
- 燃尽图:每天更新剩余工作量,跟电饭煲的倒计时显示异曲同工
- 跨职能团队:每个成员都像瑞士军刀,前端小哥必要时能颠两下锅
上周五交付时,客户看着可交互的Demo眼睛发亮:「这道水煮鱼虽然还没加配菜,但辣度正合适!」窗外的晚霞把办公室染成暖橙色,我们捧着奶茶碰杯——下次迭代,又是新的美味旅程。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