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活动中的商标权侵权问题:商家如何避免踩雷?
最近朋友开的奶茶店搞了个"王者荣耀主题周",结果收到腾讯法务部的律师函。他边嘬着珍珠边问我:"就在杯子上印了个妲己头像,这也算侵权?"这事儿让我想起,去年光深圳法院就审理了217件游戏商标侵权案,其中三分之一和《王者荣耀》相关。
为什么王者荣耀的商标总被"碰瓷"?
楼下小超市老板老张的话很实在:"那个'血包'标志看着喜庆,印在促销海报上顾客都认识。"但正是这种高辨识度埋着雷——游戏里的角色形象、技能图标、装备名称全在腾讯的商标保护伞下面。
- 安琪拉的魔法书造型
- 红蓝BUFF的漩涡图案
- "Victory"的专属字体
小心这些"要命"的细节
去年有家婚庆公司用大乔和孙策的情侣皮肤做宣传图,结果被告得赔了8万元。法官在判决书里特别指出:"虽然修改了发色,但角色服饰的特有设计元素仍构成侵权。"
这些"擦边球"行为最容易被告
踩雷行为 | 常见场景 | 赔偿金额参考 | 数据来源 |
直接使用原画素材 | 直播封面/电商主图 | 3-10万元 | 杭州互联网法院2022年报 |
改编角色形象 | 线下活动物料 | 5-20万元 | 中国裁判文书网案例 |
使用相似技能特效 | 短视频配乐/特效 | 8-15万元 | 广东省高院侵权赔偿指引 |
法律条文怎么说的?
《商标法》第五十七条写得明白:"未经许可在同类商品使用相同商标,或在类似商品使用近似商标导致混淆的,都算侵权。"去年修订时还新增了商品化权保护,把游戏角色也纳入了保护范围。
法官最看重的三个要素
- 被模仿元素是否有独创性
- 是否会造成消费者混淆
- 被告是否具有主观故意
前年有个典型案例:某景区用王者荣耀英雄名字命名厕所(比如"韩信厕"),虽然没直接使用形象,但法院认为这贬损了商标声誉,照样判赔。
收到律师函该怎么办?
开网吧的老李去年就碰到这事:"腾讯说我店里的电竞专区装修用了他们的字体。"他做了三件事:
- 立即撤下所有相关物料
- 找到2018年的装修合同
- 请专业律师做侵权比对
后来发现是装修公司擅自用了素材,最后成功转移赔偿责任。所以说遇到这种事别慌,先固定证据才是关键。
预防侵权的四个妙招
- 在腾讯创意平台申请素材授权(每年开放3次)
- 修改素材时至少改变7个核心元素
- 在宣传物料注明"与王者荣耀无关"
- 定期用腾讯的图片雷达系统自查
最近发现有些聪明的商家开始玩反向操作——比如奶茶店推出"反野奶盖"、"推塔蛋糕",这些游戏术语不在商标注册范围内,既蹭了热度又不违法。
街角新开的剧本杀店正在搞"峡谷探案"主题,老板特意把背景里的防御塔改成了路灯造型,角色名字从"鲁班"改成"鲁小班"。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宣传单上,那句"本故事纯属虚构"的声明显得格外醒目。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