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翻三国杀论坛发现的怪问题:这游戏里的"菊"到底啥意思?
凌晨两点半,我瘫在电竞椅上刷三国杀贴吧,突然看到个帖子问"菊花刀是啥",底下回复清一色"懂得都懂",给我整得抓心挠肝的。作为从2010年就开始玩面杀的骨灰玩家,今天非得把这个梗扒个底朝天。
一、武将牌堆里的明枪暗箭
先说正经的,游戏里压根没有叫"菊花"的卡牌。但老玩家都懂,这黑话主要跟三类卡牌有关:
- 杀:特别是那张红色边框的普通杀
- 闪:关键时刻能救命的防御牌
- 装备区:武器防具摆放的位置
最早在2012年左右的线下局,就听北京那边的玩家说什么"菊花残满地伤",当时还以为是周杰伦歌迷在玩梗。
二、民间黑话进化史
扒了三十多页历史帖子,发现这说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时期 | 含义演变 | 典型场景 |
2011-2013 | 特指被集火时背后受敌 | "主公菊花不保" |
2014-2016 | 衍生出"菊花刀"说法 | 张角雷击判定前喊"护菊" |
2017至今 | 发展成整套战术术语 | "卖血将要注意菊部地区" |
记得有次线下赛,有个戴眼镜的哥们突然大喊"谁捅我菊花",裁判都懵了——后来发现是他被连续打了三张酒杀。
1. 核心战术隐喻
这说法能流传开来,本质上反映了几个游戏机制:
- 背后偷袭的伤害加成(类似背刺机制)
- 装备区被拆时的脆弱状态
- 手牌耗尽时暴露的防御空档
就像我们打公会战常说的:"宁可掉血也别掉菊",指的就是要优先保护装备区和闪牌。
三、那些年我们玩坏的菊花梗
整理了几个经典用法,新人看懂这些才算入门:
- 菊爆:被乐不思蜀+兵粮寸断双重控制
- 护菊宝甲:装备仁王盾或八卦阵
- 菊花台:弃牌阶段被迫丢关键牌
最绝的是有次看到有人用SP贾诩,发动乱武技能时喊"看我菊爆全场",结果真把对面主公的+1马和防具全拆了。
2. 地域差异笑死人
不同地区玩家还有方言版说法:
- 上海玩家叫"后庭花"
- 川渝地区说"钩子痛"
- 广东玩家直接英文"ass broken"
去年高校联赛就闹过笑话,北京战队喊"集火菊花",武汉选手愣是往自己身上贴无懈可击。
四、为什么偏偏是菊花?
跟做游戏设计的发小聊过,他认为这现象特别有意思:
- 卡牌背面花纹确实像菊花纹样
- 武将牌插画常有从背后攻击的视角
- 游戏机制天然适合"背后弱点"的隐喻
不过最神的解释来自某位贴吧老哥:"因为你被捅菊花时的惨叫,和突然吃AOE时的反应一模一样。"
现在打国战看到队友发"菊危速救",我都条件反射要留无懈可击。这破梗虽然不登大雅之堂,倒真是玩家智慧的野生结晶。凌晨四点写完这段,突然想起明天还要上班...算了,再开一局军争洗洗睡吧。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