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奠英烈留言活动:用媒体宣传让更多人记住英雄
最近社区里老张找我商量个事:"小王啊,咱们街道办的网上祭英烈活动去年才300多人参加,今年能不能搞点新花样?"我看着他手机里那些冷清的留言板,突然意识到——不是大家不热心,是很多人压根不知道这个活动。
一、先得摸清现在的传播门道
上个月参加市里的新媒体培训时,讲师说过个有意思的现象:同样一条活动通知,发在业主群里只有20%的打开率,配上短视频发抖音能有300%的传播量。这让我想起去年中元节,隔壁小区用直播带观众云祭扫,直播间人气直接破万。
平台类型 | 用户活跃时段 | 内容偏好 | 互动成本 |
---|---|---|---|
微信社群 | 早晚通勤时段 | 图文+小程序 | 中 |
短视频平台 | 午休/晚间 | 15秒故事片段 | 低 |
本地论坛 | 工作日下午 | 长图文+老照片 | 高 |
1. 得让年轻人觉得酷
上次去高校做宣讲,00后学生们说:"要是能像游戏签到那样积累纪念徽章就好了。"这话点醒了我,后来我们真做了个H5页面,参与三次留言就能解锁电子纪念章,分享到朋友圈的人数直接翻倍。
2. 要给叔叔阿姨们搭台子
社区刘阿姨是退休教师,她手写了两页纸的烈士故事。我们帮她拍成朗读视频,配上老照片做成"声音明信片",现在成了我们抖音号的镇店之宝,单个视频播放量破了50万。
二、宣传节奏要跟着生活走
- 清明节前两周:预热期,发烈士生平故事连载
- 节前三天:上线互动小程序,开放留言通道
- 正日子:直播集体祭扫仪式
- 节后一周:展示精选留言,做成果汇报
记得去年和电视台合作,在晚间新闻里插播了30秒的AR特效广告。观众用手机扫屏幕,就能看到虚拟的英烈纪念碑立在自家客厅,这个创意让活动参与人数暴涨了7倍。
三、内容要做成自来水
有次在地铁站看到乘客们自发转发我们的"英雄金句"海报,心里特暖和。后来我们专门做了三组模板:
- 怀旧版:仿老报纸排版
- 青春版:漫画风格
- 亲子版:带填色区域的线稿
内容形式 | 传播周期 | 二次创作率 |
---|---|---|
纯文字 | 2天 | 5% |
图文混排 | 5天 | 18% |
互动H5 | 12天 | 63% |
现在看着每天增长的留言数据,忽然想起老馆长说的:"纪念不是单方面的倾诉,要让不同年代的人都能找到对话的方式。"上周收到个小学生的留言:"王二小哥哥,我现在也会放牛了,不过是电子宠物牛。"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或许就是最好的纪念。
窗外的玉兰花又要开了,今年我们准备在花期做场落花寄思的线下快闪。到时候扫一扫花瓣上的二维码,就能听见去年精选的留言录音。这样的融合传播,应该能让更多人自然而然地参与进来吧。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