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迷你世界里造了个太阳:一段较真的虚拟物理实验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凌晨3点,我的第27次尝试又失败了。屏幕上那个像素方块组成的"太阳"像个漏气的灯泡,忽明忽暗地飘在自制大气层里。室友睡眼惺忪地踹了脚我的椅背:"你他妈在游戏里搞核聚变?"

为什么非要折腾这个?

事情始于两周前那个下雨的周末。我窝在沙发里刷到条热门视频:《迷你世界真实物理MOD》,up主用游戏引擎复刻的瀑布水流效果让我突然坐直——那些水方块居然会遵循流体力学!当镜头转到他们团队失败的"太阳模拟"时,我后颈汗毛都竖起来了。

作为天文馆兼职讲解员,我清楚知道现实太阳的恐怖:

  • 核心温度1500万摄氏度,每秒燃烧6亿吨氢
  • 表面每平方米亮度相当于100万支蜡烛
  • 日冕层等离子体能轻松气化地球

而迷你世界里的"太阳"呢?就是个会发光的大号南瓜灯。

第一次尝试:照明系统暴走事件

迷你世界太阳真实版视频

我翻出尘封的编程笔记,从修改光源参数开始。游戏默认最大亮度值是15,我直接改成15000——这数字来自太阳常数1368W/m²的简化换算。

现实参数 游戏初始值 我的修改值
光照强度 15lux 15000lux
热辐射范围 10m 无限(理论上)

按下保存键的瞬间,整个地图变成了曝光过度的照片。三秒后显卡发出哀鸣,屏幕蓝屏前最后看到的,是我的角色在强光中熔化成马赛克。

教训1:游戏引擎有极限

查阅《游戏物理引擎开发》才明白,Unity这类引擎的光照计算根本不是为了恒星级设计的。就像不能用浴缸模拟海啸,有些物理量级差异注定无法跨越。

迷你世界太阳真实版视频

第二次尝试:量子物理的妥协

凌晨4点的便利店,我嚼着饭团画示意图。既然无法真实还原,或许可以用视觉欺骗?就像电影《星际穿越》用玉米 syrup 模拟黑洞吸积盘。

我的方案:

  • 用粒子系统伪造日珥
  • 给发光体加上脉动动画
  • 用音效模拟太阳风

结果造出来的东西像癫痫发作的迪斯科球。更糟的是,当测试角色靠近时,"太阳"的引力系统直接把玩家模型撕成了两半——我忘了关闭实验用的万有引力脚本。

第三次突破:来自NASA的灵感

在翻烂了《太阳物理学基础》后,我突然想到旅行者号的黄金唱片。既然无法复制太阳,何不展示人类理解太阳的方式?

迷你世界太阳真实版视频

最终版本包含三个观察层:

视觉层 动态色球层贴图 每游戏日变化纹理
数据层 实时核聚变计数器 基于游戏时长的简化公式
互动层 日冕物质抛射事件 随机触发极光效果

当第一个测试玩家发出"原来太阳黑子是三维结构的"惊叹时,我知道这次方向对了。虽然它依然是个高级特效,但至少引发了真实的认知。

意料之外的收获

项目开源后,有个初中老师改编成了教学模块。她让学生们对比游戏太阳和真实太阳数据,结果全班有三分之一报了天文社。这比任何图形效果都让我开心——虽然那个"太阳"的代码里还藏着十几个没修好的bug。

窗外鸟叫了,我保存工程文件准备睡觉。屏幕上的像素太阳正在"燃烧",而我的咖啡杯里映着真正的朝阳。或许所有模拟终归都是人类写给宇宙的情书,笨拙,但充满诚意。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