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求生海底球:一场被遗忘的测试服狂欢
凌晨三点翻硬盘时突然挖到个老文件夹,文件名写着"PUBG_waterball_2018",点开一看全是蓝得发绿的游戏截图——这才想起来,当年测试服那个海底球玩法,居然连百度图片都搜不到几张清晰的了。作为从alpha测试就开始泡在绝地岛的老油条,今天干脆把记忆里的碎片拼一拼。
那个突然消失的"水行星"
2018年7月左右吧,测试服更新了个叫"Aqua Sphere"的限时模式。当时官方公告写得特别玄乎,只说"探索全新水下维度",结果玩家落地才发现:整个艾伦格地图中央海域漂着颗三层楼高的透明球体,活像把太空舱扔进了海里。
- 位置:P港和军事基地连线正中间的海域
- 直径:约25米(游戏内单位)
- 持续时间:仅存活了11天就被回滚
物理引擎的极限表演
这玩意儿最魔性的是它的碰撞体积。记得有主播做过测试:
接触物体 | 反应 |
角色 | 会像踩蹦床一样弹起3-4米 |
载具 | 摩托车能贴着球壁开完整圈 |
子弹 | 弹道会产生30°左右折射 |
最绝的是游泳状态接触球体时,人物会突然"啪"地粘在表面上,然后像被甩干的衣服似的开始高速旋转。我笔记本里还存着段录像:四个赤手空拳的玩家在球面上转成陀螺,最后全部吐着血条消失——这bug直到模式关闭都没修好。
藏在代码里的设计残骸
后来跟做游戏开发的朋友喝酒,他透露这其实是水下战斗系统的技术验证品。当时蓝洞想测试三个东西:
- 水体对弹道的影响(后来用在雨天地面水洼)
- 球形碰撞体积的可行性(萨诺地图的巨石原型)
- 水下呼吸机制(最后变成了现在的潜水服彩蛋)
但实际运行起来,服务器每秒要多处理27%的物理计算量。有次半夜匹配到个韩国玩家,他电脑配置不行,靠近海底球就直接掉帧到2-3fps,活生生成了人体描边大师。
那些年我们卡过的海底bug
老玩家应该记得这些邪道玩法:
- 无限氧气术:在球体正下方潜水,系统会误判为"接触空气"
- 潜艇战术:把船开到球顶上会获得无敌视角(后来被热修了)
- 水球弹射:被轰炸区逼急时,有人开发出用球体当弹射器逃命
最离谱的是有次更新后,球体内部突然能穿模了。我们战队发现可以卡进球心当固定炮台,结果第二天这个模式就下架了——现在想想,可能我们就是压垮服务器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什么它值得被记住
虽然这个玩法存活时间短得像泡面里的脱水蔬菜,但它确实影响了后来很多设计。比如米拉玛的赌场轮盘明显用了类似的物理引擎,还有现在训练场里那些弹性障碍物,都能看到当年水球的影子。
凌晨四点十七分,翻到张截图:夕阳下的海面漂着那颗透明球体,四个穿着初始服装的玩家正在球顶上玩"跳楼机"。突然觉得这游戏最动人的时刻,往往就藏在这些半成品的实验玩法里。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