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缺氧测试中拿到让人眼红的高分?
上周在健身房碰到老张,他正抱着氧气罐做深蹲。问起缘由,原来下个月单位组织的登山集训要搞缺氧测试,去年他因为评分垫底,被取消了登山资格。看着他憋得通红的脸,我突然想起去年在岗什卡雪山遇到的那个向导——人家在海拔5000米还能哼着小曲给我们煮酥油茶。
一、测试评分表藏着什么猫腻?
市登山协会的李教练偷偷告诉我,他们考核用的那台德国产Hypoxico测试仪,最吃下面三个数据:
- 血氧恢复速度:深呼吸后30秒内数值变化
- 二氧化碳耐受度:憋气时的末梢循环状况
- 心率震荡幅度:突然站立时的波动曲线
训练方法 | 提升指标 | 见效周期 | 风险系数 |
间歇性低氧训练 | 血氧恢复+37% | 2-3周 | ★★☆ |
高原预适应法 | 综合提升29% | 4-6周 | ★★★ |
二、菜市场大妈都在用的呼吸秘籍
朝阳公园教太极的王师傅有套绝活:吸气时要用鼻腔把空气"卷"进肺里,想象自己在闻刚出锅的炸酱面。呼气时要像吹生日蜡烛,分三次把气吐干净。我试了半个月,现在爬楼梯都不带大喘气的。
三、装备选不对等于白练
去年双十一抢的登山鞋现在还在柜子里吃灰——当时光看防水指数,结果鞋底硬得像铁板。真正管用的是要挑这些:
- 带气压调节阀的呼吸面罩(别买那种塑料味冲鼻的)
- 心率带要能监测RR间期变化
- 血氧仪必须有运动补偿功能
四、吃对东西比练对动作更重要
我家楼下早餐摊的刘婶有个祖传秘方:把核桃仁、黑芝麻、枸杞打成粉,混在小米粥里喝。别说,自从跟着她这么吃,晨跑时感觉肺部跟装了小风扇似的。
五、考场上的救命小动作
测试当天要是突然心慌,赶紧用拇指用力掐中指尖。这是省登山队的队医教我的,说能刺激迷走神经,比吃速效救心丸还灵。有次在玉珠峰营地见他们队员真这么干,三分钟心率就从120降到80。
记得上个月在香山遇到个老爷子,七十多了还能跟小伙子比爬坡。他撩起裤腿给我看小腿上绑的沙袋:"每天去买菜都戴着,跟玩似的就练出来了。"现在我也学他,遛狗时在背包里塞两瓶矿泉水,权当负重训练。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